河道汇流相关论文
以清江流域(渔峡口以上)为例,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研究了模型参数自动率定功能,并选取参数优化的目标函数,以探讨目标函数的......
河海大学水文系赵人俊教授负责研究的“流域水文模拟”科研成果获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被国家科委精选入《中华人......
《常用水文预报算法和计算程序》一书系作者多年从事水文自动测报工作而总结的成果。该书主要介绍一些国内常用的水文预报算法,包......
本文提出了变动等流时线法,它集中了单位线与等流时线两类方法的主要优点,同时考虑雨洪汇流的非线性问题和空间分布问题.此法多年......
一、前言 1981年,我所洪水研究室提出一般性产流计算模型,并以马斯京贡模型连续演算积分解作为相应的汇流计算模型。采用这种模型......
一、问题提出 汉江安康以上流域面积为38740km~2,1983年7月31日发生了特大洪水,洪峰流量达31000m~3/s,约相当于200年一遇.安康城......
本文提出了多输入—单输出线性扰动模型及其识别方法,并在中国长江上的两个不同的河段与一个支流流域上进行了验证。为了作比较,对......
本文采用韩国常用的产汇流计算方法,结合富锦市头兴开发区的暴雨特性,探讨了无资料地区推求设计洪水的一种方法。
In this paper, a......
应用分解协调技术处理复杂防洪系统的优化调度问题,并引入误差修正原理,提高了实时调度的精确度,为水文预报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做了有......
根据滦河“62·7”暴雨洪水实测资料,采用数学模型对其在现状条件下的重演后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滦河防洪高度决策提供了科学的理......
根据滦河“62·7”暴雨洪水实测资料,采用数学模型对其在现状条件下的重演后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滦河防洪调度决策提供了科学的理......
在印度甘比希里河流域 ,应用GIS技术水陆两用全能信息系统软件建立数字高程模型 ,进而建立 1h间隔的流域等流时线图 ,估算出模型参......
根据1980—1987年巴家咀水库流域各水文站及雨量站的流量和降雨强度资料,建立了一个利用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平凉雷达站的双线......
针对自然流域地形地貌对地表径流滞留的影响,将流域坡面汇流概化为二维模式,采用二维运动波汇流模型计算坡面汇流,应用二维运动波......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对皖南山区屯溪流域及其嵌套子流域进行数字化,提取了研究流域的面积坡度与河道平均坡度,以新安江模型汇流参数的......
对河道汇流过程进行模拟可为洪水灾害预警预报提供参考。利用水力水文学方法能很好地模拟河道汇流过程,但需要输入的参数多,运算过......
该文根据河道汇流试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并考虑了影响汇流的各种水力特性,提出了汇流河段壅水高度的计算公式。模型试验资料和有关水槽......
本文对鄱阳湖地区洪水预报问题进行了研究。 论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洪水预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鄱阳湖地区的概况及本文研究的目......
河流洪水波波型的分析与河流供水预报的关系[1]-[3],是建立在圣维南(Sai nt—Venant)方程组基础上,其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为:......
为解决子流域与网格河道之间的匹配问题,在新安江模型(XAJ)的基础上,采用考虑旁侧入流的扩散波和修正后的Muskingum-Cunge-Todini(......
人类对洪水的关注由来已久,无论是在历史遥远的古代,还是在现代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现代文明相当繁荣的今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
受数种水工建筑物综合影响地区洪水预报──东苕溪洪水预报方案的探讨周黔生,吕峰,陶永格(浙江省水文总站)一、前言东苕溪流域上游建有......
不直接描述嘉陵江流域三洪汇流存在的洪水顶托等复杂的物理过程,而是采用时变参数线性模型,由作者修正的一种自适应滤波水文实时预报......
作为一种"黑箱"河道演算方法,河槽汇流曲线具有原理简单,应用灵活的特点,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若不考虑基流,进行陡涨陡落洪水演算时,利......
针对汉江上游流域形状特殊及雨洪集中迅速的特点,提出了与之相应的水文预报和水文气象预报模型,从而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区域雨洪预......
<正> 一个流域可以按等流时线分块,也可以按单元流域分块。每个单元(分块)流域的出流过程线,流抵全流域的出流断面,经过不同长度河......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河道汇流实时校正算法,采用非线性马斯京根矩阵解法,将河道汇流表达为一个时变线性系统,满足了卡尔曼滤波状态空间表......
本文概述了坡面汇流与河道汇流计算中的简化模型,重点讨论了流域汇流计算问题,笔者认为,坡面汇流与河道汇流计算方法相对成熟,以系......
在概化基本单位为"V"形基本单元和马蹄形基本单元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汇流模型(即坡面汇流、河道汇流模型)。给出了坡面汇流"V"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