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谢夫相关论文
巴赫金与洛谢夫作为当代俄罗斯美学领域对立的两极,他们在立场、问题域等方面的差异在有关欧洲文艺复兴及拉伯雷创作的争论中体现......
据不完全统计,一九八五年苏联中央电视台第一套全苏节目新播映电视故事片三十五部(多集系列按一部计算)。这些电视片从不同角度艺......
一、概况1958年7至9月和12月共约三个半月时间,在H.A.洛谢夫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在南京附近宁镇山脈一带进行了综合地球化学找矿,其......
美国斯拉夫研究促进会2009年年会于11月12-15日在波士顿举行,正在耶鲁访学的笔者驱车北上,也参加了这次大会。“美国斯拉夫研究促......
<正>如果要推选一位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俄罗斯诗人,恐怕非约瑟夫·布罗茨基莫属。在莫斯科,走进各家书店,在存放诗歌类书籍的柜台上,......
中国与中国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陪伴了布罗茨基一生。他在晚年时候开始从事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其中他最欣赏的就是《道德经》。......
苏联时代的哲学就是为官方意识形态服务的这种观点在当下很流行。对这一观点进行批评就是《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的哲学家——肖像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和俄语中心共同主办的“20世纪世界文化语境下的俄罗斯文学”学术会议2002年10月中旬在北京举......
进入2000年以后,俄罗斯当代文学似乎进入了一个“调整”或者相对平静时期。为何这样说?1991年苏联解体后,一直到2000年,十年社会动荡,社......
俄国诗人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致勃洛克》组诗自1922年出版以来,就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一直以来,学界普遍将组诗视作研究茨维......
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1)各种哲学活动显然都停止了。几乎什么著作都没出版过,新旧哲学协会在极其困难的物质条件下工作,而且工作......
如果对20世纪前30年俄国哲学的经验和成就进行客观总结,那就可以说,俄国哲学思想没有显示出任何民族特点。它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在同......
《艺术形式辩证法》是洛谢夫早期完成的一部重要的美学本体论著作。在这部具有基督教新柏拉图主义理念特征的著作中,洛谢夫从现象......
俄罗斯《十月》杂志2015年第1期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文学批评学会会长张江的论文《强制阐释论》,此文在学界激起巨大......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鲁迅称之为“中国脊梁”式的人物。如“文革”中涌现出来的遇罗克、张志新等,他们护持真理、不屈呐喊,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洛谢夫是俄罗斯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作为一名哲学家、语文学家、宗教思想家,他用自己95年的人生之路写就了......
半导体的研究和应用,与原子核物理一样,是近代物理学中最年青的部门,也是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部门。半导体仪器的发明在很多的技术......
近一个时期来,苏联报刊一改过去死板、单调、沉闷的状况,扩大了报道的公开性。报刊办得比以往尖锐,泼辣了。用英国《泰晤士报》的......
九月的莫斯科,秋风萧瑟,早来的第一场雪已经落下。我们新华社记者组一行三人,应塔斯社的邀请,于九月中下旬访问了苏联,并参观访问......
巴赫金和洛谢夫同为俄罗斯学者,他们具有相同的人生轨迹,然而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上,既有相异性,又有相同性。其中,相异性主要体现在两......
艺术美──格拉宁拯救人类心灵的药方张兰芬苏联解体后,苏联文学也随之划上了句号。但苏联文学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那种“......
针对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从历史、道德以及对人的全面理解出发研究人和人类命运,是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和俄罗斯哲学思想的传统。在苏......
<正> 净化(katharsis)——心灵摆脱卑劣龌龊的东西,生命超脱日常生活操劳的枯燥单调。净化是使心灵不受腐蚀的修身养性之道,它一再......
弗洛连斯基、布尔加科夫和洛谢夫是俄国语言哲学史上语言本体论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以其独特的名谓哲学(称名哲学)为俄国语言......
文艺复兴美学漫说凌继尧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学史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由于历时三个世纪、涉及到欧洲许多国家的文艺复兴运动内在......
俄罗斯20世纪最后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洛谢夫一生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美学领域的重要著述,其思想体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辩证法特......
В.Л.马赫林在纪念巴赫金的研讨会上,号召自己的同行在不确定的一段时间内“从方法论上不使用巴赫金的一切已成为人所共知的概念——......
【正】 苏联当代作家格拉宁的《奇特的一生》中译本在我国青年和知识分子中流传较广,他的《探索者》六十年代初已有中译本。格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