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史论战相关论文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由政治分歧引发的学术论争。虽然论战各方不同程度地运用唯物史观展开历史研究,但实质蕴含着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概念系统和认知框架,使之既超越传统记述式的“食货之学”,又不同于以制度史、部门史......
“后社会史论战时期”即《读书杂志》1933年停刊至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这一历史阶段。在此期间史学界出现了三种相对于社会史......
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五大家中,吕振羽、翦伯赞一起共事时间较长,学术渊源较深.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大论战时期,他们是伙伴和战......
《十批判书》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内部论战的产物.1944年前后,郭沫若接连了解到翦伯赞、范文澜、侯外庐等马克思......
理论与史料的紧张颇困扰今人,其实是个相对"年轻"的问题,大致起源于北伐后的社会史论战.论战本为解决现实问题而起,却的确可以说是......
郭沫若等人最早尝试用唯物史观对中国历史做整体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于《读书杂志》发起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时期.郭沫若......
中国封建社会问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发生的社会史论战中反复争论的焦点。何干之是中国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社会史......
在《大泽乡》中,茅盾如他在评论《战争与和平》时所肯定的那样,将无名的人物提升至青史前台,并在他们身上灌注作者的社会史与时代......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进行了一场社会史论战,它实际上是由亚细亚生产方式引起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苏联和日本......
历史学转向社会科学寻求认知工具和研究技术,与社会科学整合是实现现代转型的一条基本途径。发生于1927—1937年的中国社会史论战......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进行了一场社会史论战,它实际上是由亚细亚生产方式引起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苏联和日本......
陶希圣,是中国社会性质、社会史论战中的一名要角。其著作行销一时,言论远播海外,有所谓"陶希圣时代"之称。本文从政治和学术两个......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社会史论战中形成了学术共同体。马克思主......
20世纪30年代思想界发生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一个事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的问题,中国奴隶社会问题是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
30年代,国社党机关刊物《再生》对社会史论战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疏离到自觉参与的变化过程,其从方法论、学理等角度对论战展开了批判......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进行了一场社会史论战,它实际上是由亚细亚生产方式引起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苏联和日本分......
《图书评论》作为国立编译馆主办的书评期刊,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但是不能以此否认刊物在近代书评期刊史上的地位和价值。20世纪30年......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早在三十年代,就是社会史论战的问题之一,五、六十年代,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近年......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史论战,虽然已有不少研究论著,但一些重要的史实仍不清晰,有的则被曲解。在整个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社会史的论......
食货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之后形成的以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为研究旨趣的学术团体。食货派形成以陶希圣为主要代......
将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置于"学术视野"中考察,并非意味着可以轻视或绕开论战中无处不在的政治元素。社会......
<正>时间:2009年6月18日地点:清华大学荷清苑"五四"为新的政治提供了哪些前提?周展安(以下简称周):二十年前,您在写作《预言与危机......
当代学者谈论经济史,总会提到郭沫若的名字。郭沫若在1930年写成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史是以中国的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史为现实依托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有了一定......
陶希圣,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在共产党眼中,他是汉奸,解放战争后期被列为国民党战犯。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眼中,他......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林甘泉当二十世纪的第一线曙光出现时,古老的中国正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蹒跚起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了......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中国近代以来影响力最大的史学流派,对中国历史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见解。在新中国建立前,马克思主义史学......
<正>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外庐同志学术纪念会。外庐同志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外庐同志去世以后,我曾写了一篇文章,悼念侯外庐同志。......
1930年代的社会史论战是理论与材料之冲突的首次集中爆发。论战学者高度重视理论方法,但由于唯科学主义的笼罩,唯物史观被误读为经......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主流学界将其视之为一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论争。这一定位以政治立场界分学术派......
发生于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一直徘徊于学术与意识形态之间。论战具有强烈的现实诉求,目的在于解答"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论......
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由于亚细亚社会理论本身的不足和中国革命、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殊因素,中国学者普遍对......
1930年代的社会史论战正式启动了中国经济史研究,开辟出两种经济史路向:一种是直接源自论战、以理论为主导、以宏观通论为特征的经......
李达(1890-1966年)是二十世纪上半期马克思学术理论界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不仅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学科......
<正> 在1949年后1979年前的唯物史观派史学发展历程中,"五朵金花"问题是史学界的基本命题。所谓"五朵金花",指的是当时史学界围绕......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唯物史观在中国学术思想界风行一时。用唯物史观来解释中国历史成为其时中国学术思想界的一种新倾向。与......
中国左派史学的形成过程中,国际左派的中国研究曾经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左派学人学习国际左派的中国研究,组合、扬弃各种理论资源,......
在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史论战中,苏联党内两种政见影响到中国,形成自陶希圣、郭沫若始到以《读书杂志》为主战场的论战。经过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