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日关系相关论文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石油成为各大工业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1879年,工业化快速推进的俄国在萨哈林岛发现石油,各国闻讯纷纷派员......
鸠山内阁时期,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苏两国都积极主张与日恢复邦交,苏日两国很快实现,而中日两国仍停留于民间交往.其原因是复杂的......
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宗旨是为了维护本国和本民族的根本利益,苏联战时对日政策亦不例外。无论是《苏日中立条约》《雅尔塔协定......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中苏日三角关系的演变孙其明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远东国际关系中,中国、苏联和日本的三角关系是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
1941~1956年的苏联对日外交政策经历了中立——严惩——对峙——正常化四个阶段。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家利益目标的不断调整,影......
二战时期,苏德交战,日本南进,苏日为解后顾之忧签定中立协定.表面看来,二战期间苏联在远东是安宁的.但这种表面的安宁并不能遮掩苏......
本论文第一部分系统、全面地论述和分析了二战后俄日关系历史发展的特点。试图通过对二战后(苏)俄日关系史实的分析,揭示俄日关系形成......
1918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亚东部是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夺取远东霸权的继续.苏俄通过成立'远东共和国'迂回抗击日本帝国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绝大部分时间里,苏联和日本以它们签订的中立条约为基础曾保持过一种特殊关系。就苏联而言,虽然在1945年8月......
中苏均视日本为远东地区的主要威胁,将对日政策置于各自远东外交政策的首位,因此在两国谈判中优先处理中日关系与苏日关系,结果导......
期刊
从1937年开始,苏联与日本在"满"苏边境地带摩擦不断。1938年6月13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远东地区长官留希科夫叛逃至伪满洲国。这......
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日在张鼓峰地区发生冲突,主要作战区域的道路被暴雨冲垮。对于苏联军队来说海上交通成为运送武器、弹药和粮食......
1938年至1941年间,日本的对苏战略呈现出由“积极北进”、“消极北进”向“积极南进、伺机北进”的战略转变。苏联的对日政策也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绝大部分时间里,苏联和日本以它们签订的中立条约为基础曾保持过一种特殊关系。就苏联而言,虽然在194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