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相关论文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性关节炎疾病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方法: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提供血清537份,均为关节炎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
目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4个地区5种蜱虫宿主动物进行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的流行基......
传染病问题是人类进步和生存的主要挑战,流行病学家们普遍认为气候与景观因素对疾病风险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对于其内在机制和......
莱姆病是最常见的经蜱传播的人畜共患病.该病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可导致皮肤、关节、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发生病变.近年来全......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莱姆(Lyme)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由我国不同地区分离的五株与国际标准株(B31)脂肪......
1989年在牡丹江林区对4个不同地理地貌的林场进行了莱姆病的调查。在访问和检查的2 718人中,发现74例患者,其中54例是慢性游走性红斑......
从福建省北部莱姆病感染率较高及已发现病人的林区捕获一批家、野鼠类,从鼠体收集到一批蜱类(硬蜱、血蜱),取蜱中肠和鼠肾脏分别接种BS......
1987~1988年我们在牡丹江和延边林区对莱姆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发现一些林场莱姆病的患病率和自然感染率较高。大青林场......
为加强对莱姆病的认识,报道1例以急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经血清学检测(ELISA及Westernblotting两种方法)证实为神经莱姆病的诊治经过......
目的对莱姆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等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为制订《职业性莱姆病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用生物医学全文期......
1例男性患者,74岁,林场主。因肩部及大腿肌痛、肌无力伴有面部、手部及前臂红斑3个月而入院。曾用甲基强的松龙16mg/d治疗无效。入......
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病因未明的疾病,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通过临床、组织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某些类型......
作者报告了美国莱姆(Lyme)病地方性流行区的2例病人,皆以萎缩性慢性肢端皮炎(ACA)作为伯氏包柔氏螺旋体感染的主要表现.例1.女,24......
莱姆(Lyme)病是Steere①于1975年首次描述的一种综合征.早期临床症状为慢性游走性红斑(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ECM),经数周至......
目的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青海省莱姆病的分布。方法查阅1990年以来青海省人群莱姆病的血清检测数据,共收集到6个县(互助、泽库......
莱姆病是由莱姆病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于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发现该病~([1]),后证实莱姆病在国内分布......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东部中俄边境口岸蜱的种类、分布、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情况及病原基因型.方法 捕蜱采用布旗法;蜱带莱姆病螺旋体率......
莱姆病抗体含量测定原为莱姆病的特异诊断方法,1989年,Jacob根据结节病的地理分布、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等因素,从理论上提......
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测定40例患者血清抗布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简称BB)抗体水平,其中结节病23例,非结节病17例。结节病......
慢性游走性红斑(erythema migrans,EM)是莱姆病皮肤损害的特征性表现,罕有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的报道。本例莱姆病合并脂膜炎患者无其他感......
本试验采用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AA)技术建立伯氏疏螺旋体核酸的检测方法。根据伯氏疏螺旋体16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
[目 的]1.本研究旨在探讨伯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及其膜蛋白BmpA与恒河猴大脑额叶皮层组织块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中细胞因子的......
[背景]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Bb)经蜱传播感染人类后可引起莱姆病(Lymedisease,LD),导致机体多器官受累;当侵及神经......
[目的]证实湘南莽山林区莱姆病疫源地的存在.[方法]选择莽山林区为调查点,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进行人群的血清学检测;用直......
目的 对粤东地区的自然人群、动物宿主和传播媒介进行调查研究,以证实该地区莱姆病疫源地的存在。方法 选取粤东梅州市的梅县梅南......
作者对来自牡丹江市林业医院和海林林场的34份尿液标本进行了5s-23srRNA基因间隔区RFLP分析,并将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的结果 进行......
目的克隆并表达我国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BmpA即P39基因,为制备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工程重组抗原以用于我国莱姆病的基础与临床诊断研究......
目的利用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工程抗原外膜蛋白C(OspC)建立间接ELISA,检测莱姆病特异性抗体IgM。方法基因工程抗原OspC的包被浓度和酶......
时代要进步,科技要发展,人类要健康,这一切都与从事科研的人们密不可分。他们奋战在科学一线,长期默默地付出着艰辛的劳动。在普通人的......
莱姆病周围性面瘫9例报告产美英,蒋惠荷,陈艺林,李英欣,马登宏,朱德明安徽中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合肥,230003)蚌埠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蚌埠......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最近十年来才被认识的一种蜱媒传染性流行病。Lyme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间接荧光免疫法(IFA),酶免疫试验(EIA),免疫......
作者报道北京地区存在莱姆病感染。应用IFA法检测自然人群1314人抗BB螺旋体抗体,感染率11.87%;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应用改良BSK培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