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皖苏相关论文
豫皖苏根据地位于河南与苏北之间,南北起着连接华北八路军与华中新四军的重要作用,其建立与变迁与中共对河南的经略密切相关。彭雪枫......
竹沟村原为明清时期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后来商人经商地转移,部分落户于当地,房屋为其后代所有.抗战时期,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进......
彭雪枫将军是我军抗战时期牺牲的新四军最高将领。他18岁投身革命,红军时代就已是闻名全军的青年将领。抗战爆发后,他先后担任八路......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有一支以“三勇”(勇当先锋、勇敢攻坚、勇夺胜利)著称的英雄部队,这就是沈阳军区某师。这支部队的前身......
红安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湖北省的东北部,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苏区的摇篮.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25军......
烽火岁月的抗日战争是濮汝贤的亲身经历。他希望年轻一代牢记使命,勿忘国耻。1940年3月,我在地下党庄坤等两人的带领下,从国民党统......
王幼平(1910~1995),山东省桓台人,1925年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宁都起义,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杜岗,河南省西华县城北七八华里的一个普通村庄.1938年10月,彭雪枫、张震等率领300多人的抗日武装来到这个村,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突破敌“黄河防线”,挺进中原战场,千里跃进大别山,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拉开了帷幕.随后,为保障刘邓大军能够......
从1941年夏至1946年冬,邓子恢曾在洪泽湖畔度过了6个战斗的春秋。 整训部队 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奉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
白雀园肃反,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在这场由张国焘一手制造的政治灾难中,许多鄂豫皖苏区的早期领导人、红......
4月,是大别山一年中最美的时节。1931年4月,沈泽民和他的爱人张琴秋受党中央的派遣,在中央特科人员的护送下,从上海乘车到蚌埠,然......
1941年4月6日,在河南永城裴桥镇万楼村,新四军四师十二旅三十四团一营的一、二连为了完成掩护旅部和主力转移的任务,与数倍于己的......
张琴秋是一位著名的红军将领,其60余年的生命艰难曲折,极尽坎坷:起初在国内参加工人运动,后留学苏联,回国后在鄂豫皖苏区工作,并曾......
是抗日战争时期广泛流传于中原一带、影响较大的抗日宣传报纸.它是在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等人的扶植下成长壮大的,并受到毛......
吴芝圃,河南省杞县人。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先后任中共......
文章从根据地的创立、开展反"扫荡"和反顽斗争以及豫皖苏边区的恢复等方面,对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创立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历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