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派佛教相关论文
佛教对占卜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佛陀创教之时,为了区别佛教和其他外道学说,维持教团清净,曾制定戒律禁止僧人从事占卜活动。但此时的......
阿毘达摩论事(Kathāvatthu)是南传上座部的辩论书,出自佛灭后200-300年间阿育王(Asoka)时期的部派佛教。在七部论中排第五,其论在第三......
极微不是印度佛教的产物,而是印度唯物主义顺世论的发明。但是佛教将其援用。特别是在部派佛教时期,说一切有部、正量部、经量部都......
读姚卫群著《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朱明忠青年学者姚卫群博士所著的《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300千字,大32开,364页,以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摘 要:马鸣是印度部派佛教时期著名的佛教文学家和佛学家。他作诗赞佛、创造诗歌戏曲,在佛教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前言《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为佛灭后九百年(约公元400年间),北印度犍陀罗国的世亲菩萨所造。世亲菩萨是部派佛教......
<正> 在佛教的发展史上,部派和大乘的出现是很重要的两件事,但也是佛教史研究中至今未能得到最后解决的两个困难的问题。长期以来,......
<正>引言由于对佛陀教义阐释的不同,以及各个地域文化、语言的歧异等因素,在佛灭后约一百年,佛教内部发生严重的分裂,因而形成二大......
佛教作为一种哲学的宗教,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和丰富思想。作为一种对抗婆罗门教极端思潮的重要学说,它无论是在教理上还是在哲学上都......
心性思想是印度佛教最具特点的学说之一。作者认为,原始佛教有“心识说”,没有鲜明的心性论思想;部派佛教有“心相说”和“心性说”二......
部派佛教对事物的存在形态及其本质极为重视,对三世法的实有和空无的问题提出了种种看法。这些思想与印度上古重要文献吠陀奥义书......
部派时期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诸部派关注的问题很多,其中对"法"与"我"的实有与空无问题的讨论最为突出。各派这方面的理论......
佛教部派分裂的初因有结集说和"五事说"两种观点,前者与律有关,后者与教义有关。律当是佛教部派分裂的初因,而教义则是导致其枝末......
<正>龟兹佛教艺术独领风骚,享誉世界。龟兹石窟是龟兹佛教文化遗产中最丰富的部分,而其炫彩的图像,向来是造型艺术研究家们瞩目的......
<正> 印度部派佛教的分立过程,属于印度佛教研究中争论较大的领域。由于北传与南传的史料有异,也就有不同的读解与结论。它牵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