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行都司相关论文
问题的提出与学术史军镇建立标志与时间,是明代九边研究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往研究多是从整体九边的角度,进行简略地判断,缺乏从......
现存明代及清顺治时期刊行的五种方志,记载了洪武、嘉靖时期两组陕西行都司人口数据,洪武时期人口数据较为可信,经校正后可知陕西行都......
通过对明清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甘州、肃州二地现存四种藏书记及其所附书目的解读,发现明清时期河西走廊学校图书传播事业总体比较滞后......
明廷在宣德时期,为总领内地三司政务,革除边疆武备积弊,创设了中央外派文臣制度,该制度经过正统景泰朝的演变发展,至天顺初期定型......
关于明朝前期全国的耕地数,学术界已争论了许多年。顾诚的《明前期耕地数新探》(载《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提出一种新看法:......
河西走廊地处黄河以西,位于祁连山与龙首山、合黎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是联系中原同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往的必经之路。......
明朝之所以在河西、河湟采用完全的军事建置而非民事建置是由其严峻的边患形势决定的,陕西行都司就是为了应付西北边患而存在的,而......
<正> 1986年,我在《明前期耕地数新探》一文里提出了明代"全国土地是由行政系统和军事系统分别管辖的"论点。这个看法直接关系到明......
明政府在行政区划方面,除实行布政使司、府(直隶州)、县三级和布政使司、府、州、县四级相混杂的地方行政建制,还有一种军管型的政......
卫所制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制度。明朝在统一全国后,陆续派遣军士镇戍国内各地及边塞重镇,其基本组织形式即卫所。卫是卫指挥使司的简......
“张掖”之名,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早就闪射着熠熠光辉。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酒泉郡,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