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习相关论文
宋代皇帝历来重视宗室教育,鼓励宗室子弟进行文艺学习与创作,并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具体实施。宋代宗室在诗文和书画方面的成就最为......
上高中和刚进北大的时候,我就知道乐黛云的名字,在文艺刊物上读过她的文章。1956年,她的连载于《文艺学习》上的《现代中国小说发......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文坛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凋敞之后,百花齐放。其时,正值盛年的邓友梅刚刚摘下戴了二十多年的右派帽子。搁置已久......
我最初见到盖壤这个名字,是在1956年的《文艺学习》杂志上。那时,他大概还没有上大学,便在当时深受文学青年喜爱的刊物上发表了儿......
《文艺学习》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重要文学期刊,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青年读者中影响颇大,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文艺言说与......
8月15日晨8时,忽然接到老同学罗源文从广州打来长途电话,说黄秋耘老师已于本月6日二十三时四十五分不幸逝世,今天《广州日报》发了消......
黄秋耘同志生于1918年10月,广东顺德人。1936年10月入党并参加革命工作,1987年3月离职休养。 黄秋耘同志早年在香港读书,后考入清华大学,1936年在清华大学读......
彭慧(1907—1968)的女儿立立告诉我,她母亲的九十五岁生日快到了。这句话又勾起了我的哀思。彭慧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四年了。她死于十年......
一 认识秋耘同志,是在1959年初,他从下放的张家口地区回归作家协会,担任《文艺报》编辑部副主任的时候。他分管理论组,我在理论组做编辑,正......
秋耘是我最早熟悉的老作家之一。早在1956年,当时他与韦君宜一道主编的《文艺学习》连续几期展开了对于我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丁景唐,族名训尧,笔名洛黎扬、歌青春、丁英等。宁波市(原镇海)人。父亲丁方骏为成衣匠,母亲胡彩庭是农家女。因家贫,父母随母兄闯......
年轻的刘绍棠能够步入文坛引起广泛关注,并迅速成长为知名青年作家,主要是靠他笔耕不辍的小说创作。一九五七年的刘绍棠最引人关注......
罗君策同志:看了《读书人报》第32期上转载《新文学史料》1998年第一期刊登的《黄秋耘谈中国作协反右运动》一文,感到很惊讶,文中谈到......
在195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文艺学习》(月刊)是与《人民文学》《文艺报》以及50年代后期《诗刊》等刊物齐名的一份重要的文学刊物,在文......
《刘绍棠传》是郑恩波同志撰写的一部新著,全书50余万字,北京出版社即将出版。现征得作者同意,在本刊选登其中部分章节(略有删节),......
解放初期,在天津文艺界,有一批青年作者崛起。这股新生力量表现得十分活跃,他们经常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天津文协机关刊物......
五月十二日,比合同规定的出版日期提前半个月还要多两天,《思痛录》的责任编辑丁宁女士来电话:已经装订出三册样书来了!约我一起到医院......
1990年,我在一篇题名《缘分》的散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1952年5月,我从二野军大五分校转业到息烽。开始是分在县委组织部。因为跟着......
赵树理是我崇敬的著名作家之一。这不仅他同我是邻县,相距不远,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和精神曾影响了几代人。我与赵树理曾有过几次间......
我头一次面对面同秋耘同志交谈是1961年;但是,在这之前十多年,秋耘早已是我仰慕和尊敬的师长。头一次见到秋耘的手迹是1949年春在......
近两年来,歌剧创作反映革命斗争历史的越来越多,出现了不少象《洪湖赤卫队》和《春雷》等受群众热烈欢迎的优秀的剧目。这是歌頌......
1950年6月,天津《文艺学习》杂志第一卷六期,刊载了著名翻译家、当时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的李霁野教授的一篇怀念文章《瞿秋白先生给......
追溯到草婴的译作一直就知道,1950年代有个“干预生活”文学流派,“这些作品中的绝大部分是自‘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为民请命的......
1955年我十七岁时,自福建泉州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北大学习期间,我就开始走上学术研究之路,至今已有五十年,其间......
著名诗人、诗论家丁力同志,因肺癌复发,在同病魔顽强斗争十年之后,于1993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丁力,原名丁明哲,字觉先......
1907年 2月,生于杭州的一个平民家庭。原名陈守梅,别名陈君龙。笔名:青梅、青子、梅子、紫薇花藕、春然、蠢然、S.M、师穆、史目、史牧、斯蒙......
有不少青年学生学了语文课,读了一些文学作品之后,想搞文学创作的兴趣很高,有的甚至已在埋头写作三四十万字的长篇巨著了。记得前......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编审沈承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4年3月2日3时37分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4岁......
我和王兆乾相识虽有四十多年,但身处两地,直接接触不多,似在了解与不了解之间。这是一。 我们虽同在文艺界,但所处环境不同。他即......
著名女作家、编辑家、出版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辑、社长、《当代》杂志创办人之一韦君宜同志,因患脑溢血、脑血栓长期住院治......
惊悉我国著名外交家,翻译家、作家戈宝权先生去世,编辑部全体同仁深感悲痛。《文教资料》是戈宝权先生生前最喜爱的杂志之一。一直到......
1946年秋,我考上清华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做插班生。有一天在系主任办公室,朱佩弦先生郑重地指着一位文弱瘦小的戴眼镜的老师,对我说......
每逢翻到这张照片,我心里就有说不清的痛楚。22年的伤心往事经常在脑子里重现。这张照片摄于1969年深秋。是我在河北省怀安县农场......
刚进人文社那会儿,还有食堂,吃午饭时,能看见社长韦君宜也拿着碗,和大家一起排队买饭。几乎没有人称她“韦社长”,而是都叫她“韦......
提起林庚先生,我就想起孙玉石先生为我描述的先生逝世时的情景,那么的安祥平静,那么的富于意境,诗意人生是如此地在纯诗的境界中结......
回忆起那段与革命圣地延安的六年情缘,已98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美术家、版画界泰斗力群仍感慨万千。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1940年1月初......
陈翔鹤,1901年出生于四川重庆,中共党员,著名作家、出版家、文史专家。年轻的时候,他与好友一起组织的社团浅草社、沉钟社以
Chen......
我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因为正赶上旧中国灭亡,新中国成立,对历史、生活有一种特别新鲜的感受。这个感受,如果不写下......
“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像我这样有肌肉的吧。”在北戴河“政协浴场”的海滩上,王蒙将双臂交叉于胸前,对记者亮了下肌肉。他戴着黄色泳帽......
如果说林明哲收藏了一段美术史也不为过,这段美术史中的“川派”作品具有“伤痕”和“乡土”的共性。正是这样的特点,让对“日式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