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汞是一种高毒性非必需元素,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其化学形态,有机形态的汞对人体的危害远大于无机形态的汞,能够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严重的毒性.在汞的各种形态化合物中
【机 构】
:
北京天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汞是一种高毒性非必需元素,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其化学形态,有机形态的汞对人体的危害远大于无机形态的汞,能够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严重的毒性.在汞的各种形态化合物中,甲基汞(MeHg)具有生物富集并能在水生食物链中生物放大的特性.甲基汞能够沿着细菌、浮游生物、大型无脊椎动物、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的食物链富集,最终反馈给食用者.通过生物放大作用,鱼体内甲基汞的浓度可达水体中浓度的104-106倍,因此研究甲基汞在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效应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渤海湾中的典型食物网为研究对象,利用甲苯二次萃取-直接测汞法,测定渤海湾食物网中13个营养层次物种的甲基汞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物,如螺类、扇贝、蛤类肌肉中的甲基汞浓度较低,分别为30.8ng/g、14.1ng/g和25.9ng/g;甲壳类动物,如螃蟹和皮皮虾肌肉中的甲基汞浓度稍高,分别为73.4ng/g和64.Sng/g;杂食性鱼类如梭鱼和青鳞鱼,分别为59.06ng/g和56.82ng/g;肉食性鱼类,如鲬鱼,狼鱼,绵鳚和海鲈鱼,分别为148.15ng/g,127.70ng/g,96.55ng/g和157.95ng/g;食鱼鸟类,如银鸥肌肉中的甲基汞含量远远高于其他营养级的生物,达到552.53 ng/g.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的渤海湾食物网中的氮和碳同位素营养级定位结合分析表明:渤海湾食物网各营养层次生物肌肉中甲基汞的浓度随着食物链的层级而增加,体现出生物放大的特性.
其他文献
利用197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站降水资料,研究了夏季江淮流域降水多寡与30-60d振荡(ISO)强度年际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台湾海峡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驱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v4.9),模拟追踪南海区域850 hPa 4-6月逐日的气流后向轨迹,根据模拟出的南海监测区低层气流来源,定义1948-2
The East Asian monsoon (EAM) has been experiencing a considerable decadal weakening since around the end of 1970s with a significant southward shift of incr
Monthly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data from 463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cluding those from the 1981-2007 ordinary and national basic reference surface
华西(21~39°N,95~114°E)秋雨是我国秋季主要的气候特征之一,长时间连续降水对农作物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基于1961~2010年华西地区16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综合降水量
河流作为连接陆地和海洋的桥梁,在全球磷循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全球重要的磷汇之一.磷元素进入河流的来源包括点源和非点源,其中,非点源的定量化估算一直是个难
利用热释光断代技术对云南东川泥得坪台进行地质年代测定,其结果介于9.3ka~57.1ka之间,得以建立古泥石流台地垂向年龄序列,从而得到泥得坪古泥石流的时间结构,为恢复古泥石流
广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频繁遭受台风侵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行区域台风灾害经济损失风险的定量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通过全国台风灾
本文主要分析了华北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变化趋势,探讨产量与生育期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997-2007年冬小麦产量变化范围是1329~7620kg/hm2.1997-2002年,冬小麦产量
本文对我国8个重要农业区1980s末至2005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耕地和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