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西太平洋30-60d振荡强度年际变化对江淮流域降水异常的可能影响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第七届副热带气象学术业务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_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7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站降水资料,研究了夏季江淮流域降水多寡与30-60d振荡(ISO)强度年际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台湾海峡地区及西北太平洋低频能量变化相关显著。定义了IS0强度指数,对ISO强度指数高低年夏季低频降水以及低频环流的位相合成表明:高指数年主要通过存在于南海-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低频气旋、反气旋系统的交替活动来影响副热带高压的进退,从而引起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低指数年江淮流域夏季降水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及强度变化的影响,降水异常区主要位于江南地区。进一步研究表明,非30-60d低频降水扰动与低频振荡强度也有很好的相关。低频环流对双周以及天气时间尺度环流变化可能存在调制作用,这种作用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年际异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通过对巴西东部大陆边缘主要盆地、西非大陆边缘盆地群、墨西哥湾盆地群、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群、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及南海南部深水盆地等22个深水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
深水地震多次波与一次有效反射波的叠加,影响了深水地震构造解释成果的可靠性,降低了油藏描述和油气预测的精度,是海洋高精度地震勘探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实际深海地震资料
南海西部海域自上世纪70年代勘探以来,在北部湾、琼东南、珠江口(西部)盆地发现莺9井、涠洲10-3N等多个碳酸盐岩油藏。第三系碳酸盐岩分布区主要位于盆地内构造隆起(凸起)区,如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贫油富气,在近年的勘探开发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通过对澳大利亚西北陆架大量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出:区域上包含四个盆地和一个造山带:北卡那封盆地、柔布克盆地
南海海域新生代经历印支-南海地台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区域沉降阶段,形成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壳区三大区域构造单元。围绕洋壳区,大陆坡和大陆架呈准环带状分布格局。沉积盆地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是一种缓变型地质灾害,有着复杂的形成原因,但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的长期不合理开采造成的。本文以滨海新区为例,深入探讨了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国务院于2009年12月31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此,我们提出了在现有的地质环境基础上,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过
  针对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外场试验基地武汉站的35通道MP-3000A型辐射计,选取了2010年6月、9月、10月中的38个"晴天"该微波辐射计测得的亮温数据("晴天"的判定依
  本文利用江苏省三个辐射观测站的历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总辐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总辐射的地域分布特征及空间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太
  本文利用NCEP逐日风场资料,客观定义了孟加拉湾低涡,统计了孟加拉湾低涡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其与南海季风爆发的关系,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孟加拉湾低涡生成数年际变化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