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水泥软岩固结灌注评估暨执行报告

来源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一个成功的案例;计划设计暨执行期间,工程师理性逻辑分析,妥适运用超细水泥的特性,达成其工作目的之范畴;诚其可贵。然而,本文最有价值之处,是对待超细水泥可灌注性的运用及态度。由于超细水泥矿物组成成分的变异,以及相关试验设备的进展、基本原理的不同,大大降低了相关可灌注比(Groutability Ratio)研究的可运用性。超细水泥可灌注比的原理、相对关系及指标,尚需严谨定义:贸然使用,并无法得到预期的成果。充分掌握材料特性,灵活运用,始能克服问题;虽说好的方法,必是简单的方法。以现阶段对于超细水泥的认知,企图以简单方法解决,并无法收敛发散性问题。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理性逻辑分析,妥适利用工程师适理判断,使用阶段式程序收敛风险。超细水泥对于本地层,确有良好固结效果,可灌性、压力进程、注入速率与注入量,评估作业、灌注过程、开挖结果,属性接近预估预期情形。超细水泥组成成分,不同于一般波特兰水泥组成成分;除一般特性有些差异外,尤其在高水灰比时,不同的水化反应变异,足以影响超细水泥黏滞性与悬浮稳定性,进而影响全面的灌注性或可灌注性评估。
其他文献
德胜口隧道采用陆地声呐法作施工地质预报,预报采用精细探查,每次预报都给出了断层位置及走向、倾角,以及施工时易处危险的地段,开挖证实了预报资料的正确.在出现了两次未按
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是隧道工程信息化控制与管理的基础和安全技术保障,但是,由于隧道施工现场的特殊环境,准确快速地获取围岩的变形信息,以此评定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深开挖工程常伴随各类风险,为彻底检视与消弭其可能之危害与风险,采择FME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以进行深开挖工程失效因子辨识、危害事件等风险评量.并借由专家关键评点各失
台北捷运拥有20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订有标准作业规范与防救灾机制,但是在潜盾隧道施工阶段的现场管理与施工作业,大都是独立工项,较为缺乏完整的隧道空间管理机制,故在提升
本文提出岩石隧道开挖面地质与开挖支撑快速进化评估技术,提供工程风险的早期预警、施工技术精进以及隧道工艺精致化的基础.技术内涵将现代化隧道工程仰赖的地质数据与围岩变
本文将以一处紧邻台湾高速铁路平面路段之深开挖基地为案例,说明在高铁公司、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大地技师公会(第三公正专业单位)等单位透过透明、中立之管理机制,结合监
台北都会区捷运系统内湖线(现称文湖线)之地下段,自松山机场站前以潜盾钻掘隧道穿越营运中之松山机场、基隆河下方至高架段起点止,地下隧道全长3.5km,钻掘最深处达地表下34m.
政府为有效缓解台湾花东线铁路运量不足问题,并提升东部地区整体运输效能,乃积极推动"花东线铁路电气化暨瓶颈路段双轨化计划".其中新山里隧道为计划内最长隧道,亦为通车之重
厚60cm,宽260cm之混凝土壁桩横于潜盾机行进路线之左上半侧,潜盾机于强行切削后,最后停机于壁桩下方,壁桩下缘被切削部分约位于切刃盘上方,由于共有6支此型壁桩横于潜盾机行
台湾过河段之隧道施工常采用围堰明挖覆盖或潜盾工法,围堰工法具有施工快、经费低的优点,但因需长期缩减河道通水断面常造成水位壅升等问题;潜盾工法具施工便利性、对环境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