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踝关节融合手术的疗效,分析踝关节融合术中保留距下关节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周围病变患者,分析影像学资料、AOFAS后足评分、手术内固定的选择、随访时间、术前与随访终点AOFAS评分和SF-36评分,伤口并发症情况.结果 资料完整者27例,年龄18~72岁,平均53.2岁.行逆置髓内钉胫距跟融合患者17例,螺钉固定行胫距关节融合患者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踝关节融合手术的疗效,分析踝关节融合术中保留距下关节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周围病变患者,分析影像学资料、AOFAS后足评分、手术内固定的选择、随访时间、术前与随访终点AOFAS评分和SF-36评分,伤口并发症情况.结果 资料完整者27例,年龄18~72岁,平均53.2岁.行逆置髓内钉胫距跟融合患者17例,螺钉固定行胫距关节融合患者10例.平均AOFAS后足评分由术前的70.2分提高至术后的89.1分.所有患者未见切口并发症.逆置髓内钉患者骨性融合时间<螺钉固定患者,两组均未见不融合患者.结论 两种方法来讲各有利弊,建议良好的术前评估与沟通,尽可能保留距下关节的活动度.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胫前肌肌腱劈开转位术在治疗马蹄内翻足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至2012年,采用胫前肌肌腱劈开转位配合跟腱延长或其他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马蹄内翻足患者18例,均为单足手术,其中5例患者为先天性,13例患者为后天获得性,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腓肠肌痉挛短缩,10例患者有腓骨长短肌瘫痪,5例胫后肌及趾长屈肌明显占优势.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足骨质均未发生明显畸形,踝关节均能被动伸直至0度.结果
目的 本研究基于正常人体足的CT图像,建立包含韧带的距骨及周围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取不同的韧带组合切断方式模拟距下关节的损伤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不同情况下距下关节的受力,得到距下关节应力及距跟关节面的压力分布,为临床上研究距下关节不稳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方法 获取健康男性志愿者足及胫腓骨远端骨CT扫描信息,利用Mimics软件对距骨行三维建模;所有数据以点云格式输出到Geomagic软
目的 局部注射封闭足痛痛点1周后,结合自拟方中药熏洗,观察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足痛部痛点注射封闭治疗,1周后配合自拟方中药熏洗,并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97例,跟痛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功能;显效34例,跟痛明显减轻,行走无困难;好转2例,跟痛稍减;无效3例。结论 局部封闭1周后,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目的 探讨距下关节及腓骨肌建松解术治疗跟骨骨折踝关节僵硬的方法、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36足跟骨骨折后踝关节僵硬的患者,采用距下关节及腓骨肌腱松解术治疗.男28例32足,女4例4足.年龄20~46岁,平均31岁.受伤至本次治疗时间7~13个月,平均11.3个月.术前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及CT、MRI扫面.按照stephens和sanders根据跟骨畸形愈合形态CT分型,Ⅰ型29足
目的 对单纯距下关节融合的患者做术后随访,观察前中足骨关节形态变化和活动改变,分析探讨患侧前中足在距下关节融合后的代偿性改变.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6年1月至2011年8月,接受距下关节融合术的患者,同意门诊复诊的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43.4岁(17~74岁),平均随访6.1年(2.0~14.8年).联系患者复诊,询问身体近况,评价术后疗效,做足踝专科体检;对每位患者行AOFAS前
目的 观察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病变行前足重建术后的疗效,分析术后并发症并探讨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至2012年,29例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病变行前足重建术后,均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2~5跖趾关节成形的术式治疗,观察术后外观满意度,1、2跖骨间夹角的变化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术式疗效优良,并发症较少,患者满意度高达93%,但少数患者出现部分畸形复发、关节僵硬、跖骨
目的 观察采用跗骨螺钉稳定距下关节治疗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对12例13足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患者采用HyProCure(GRAMEDICA公司产品)跗骨螺钉实施距下关节稳定术治疗.12例均为男性,双足1例;年龄18~24岁,平均22.5岁;合并副舟骨畸形2例,合并胫后肌腱功能不全2例,合并(足母)外翻1例.随访内容包括临床评价、X线和CT检查及基于PA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10例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畸形女患者.年龄56~71岁,平均62岁.病程5~30年,平均16年.患者均表现为双足(足母)外翻,第2-5趾合并锤状趾或槌状趾畸形,在前足底存在硬性胼胝体;其中6足合并第2跖趾关节半脱位.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改良标准评分为(36.9±6.4)分.术前负重位X线片检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所致前足畸形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第,1跖骨颈截骨矫正术,第,1跖趾关节置换,第,1跖楔关节截骨融合,(足母)趾趾间关节融合等方法配合2~5趾关节成形术综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所致前足畸形19例35足,女11例,男8例;年龄33~56岁,平均49岁,患者均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且处于非活动期,其中4例患者合并不
目的 回顾总结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前足严重畸形病例的体会,并且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3年4月,收集类风湿关节炎前足严重畸形行矫形手术的患者15例,男1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1岁(15~81岁).术前跖骨间角平均12.6°,(足母)外翻角平均65.0°.所有患者均伴有2~5趾爪形趾或锤状趾畸形.对所有患者施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方法纠正(足母)外翻畸形.对其余跖趾关节实施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