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苗制备技术主要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制备技术,这两种疫苗制备技术已经被成功的运用于许多动物和人类疾病的防治,然而,两种制备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和潜在问题。灭活疫苗(如伤寒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等),即完全失活、无害并且无传染性的疫苗,如果灭活不完全,残留的活菌或病毒就可能引起感染而致病,因此,疫苗的灭活处理过程需得到严格监控。灭活过程需要可靠的操作规程和无毒害检测,而大规模的生产涉及到大量传染性病原体的培养,这对于相关制备人原便成为了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由于培养过程中使用的例如鸡胚、组织培养基等存在一定的干扰,可能造成疫苗中混入其他蛋白,这些蛋白可能影响疫苗的特异性免疫或存在潜在的致敏性。此外,灭活疫苗最基本的制备方式是病原体主要致病成分的裂解产物,或再经过纯化处理后制备成亚单位疫苗,这种方法虽然避免了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但存在可诱导的免疫原性低、作用时间短等劣势。因此,常常需要添加不同的佐剂或免疫刺激剂来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新型灭活疫苗制备技术如合成多肽疫苗,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酵母展示技术、真核表达系统、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植物细胞表达系统等制备的重组蛋白疫苗等都在不同阶段的研究中。减毒活疫苗即使用减活或无毒力的病原体制备而成(如脊髓灰质病毒、卡介苗、麻疹病毒等),疫苗在经减活处理后,能够诱导产生足够保护机体的免疫效应而不引起机体产生明显的疾病症状。其风险在于减活的病原体可能恢复原有的毒力从而导致机体致病,因此,对减毒活疫苗的毒力恢复的检测也是研究的重点。另一方面,在培养制备疫苗时,有可能引入其它非感染性试剂,当疫苗在使用时,它们本身可能导致一定的副作用。而目前新型制备技术是使用活载体制备减毒活疫苗,例如病毒载体、细菌载体、寄生虫载体等。活载体疫苗兼具了灭活和减活疫苗的优点,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除此之外,介于灭活与减毒活疫苗之间的核酸疫苗也备受关注。随着现代免疫学、基因工程技术等的迅速发展,为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疫苗,并同时考虑到生产技术和生产成本等问题,新型的疫苗制备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