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助词“了”是语法研究中一个谜一样的话题。本文主要考察“了”的语法意义。笔者采用通用说法,把粘附在谓词(包括述结式等)后的“了”称为词尾“了”,记为“了1”,把粘附于句末
【出 处】
:
第二届现代汉语虚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助词“了”是语法研究中一个谜一样的话题。本文主要考察“了”的语法意义。笔者采用通用说法,把粘附在谓词(包括述结式等)后的“了”称为词尾“了”,记为“了1”,把粘附于句末的“了”称为句尾“了”,记为“了2”。另外,动词“了”的弱化形式“lou”称为补语性的“了3”。本文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中的“了1”句。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方位词“上”、“下”的基本意义及其意义的演变,并对方位词“上”、“下”的虚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上”表示范围、方面意义的产生有一个历时的过程。在这种意义形成
在“一带一路”倡议及“中非合作”的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下,非洲逐步成为国人“走出去”的热点地区,赞比亚更是中资企业在南部非洲投资的重点国家.海外投资首先需要了解当地国
认知语言学学界普遍认为,在人类语言和认知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中,空间经验是一切认知经验的基础,多数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意义来表达和理解的,这个过程,认知语言学称为空间隐喻,即以
山东省莒县刘官庄镇刘官庄村于某驾驶泰山-12型拖拉机,在行驶途中遇到陡坡,由于机车突然翘头,于某被从水箱里流出的冷却水烫伤。后因伤势严重,造成大面积身体感染,并引发尿
“性质形容词+复合趋向词”(以下简称“A+复趋”)的具体形式包括“A起来”、“A下来”、“A下去”等,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语法项目,列入国家汉办编制的《汉语水平等级标
建国以来 ,我国把西部地区作为战略重点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有两次 ,一次是始于 1 965年的三线建设 ,另一次就是目前启动的西部大开发.对比分析两次西进的历史条件和战略选择 ,
本文依次讨论了汉语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对名词附“们”现象的制约或影响。分析了可附名的词汇条件、词汇可附名实现“名们”的句法条件以及句法可附名实现“名们”
缅甸联邦共和国简称缅甸,是东南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它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宗教信仰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缅甸有135个官方承认的民族,其中最大的是缅甸族,约占人口的68%.仰光
当前,就中国解决跨境税收争议的国际机制而言,相互协商程序处于完全主导地位,然而数据显示,该机制的运行效率偏低,未决案件数量具有明显上升趋势.有鉴于此,根据国际上相关的
语法化可以狭义地理解为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意义空灵、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即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在汉语里主要表现为动词的虚化。 本文讨论“着”的语法化顺序和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