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组织系统变革与跨越式发展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来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新世纪头20年,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抢抓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部分研究型大学通过跨越式发展跻身世界高水平大学或世界一流大学之列,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既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试以中国研究型大学如何通过组织系统变革来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作以探究。
其他文献
准确理解创新人才的含义是建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前提条件。按照国内外权威人士比较一致的看法,创造力是一种智力品质,是"根据一定目标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因此,创造力的内涵包括知识、智能和创造个性品质三个方面,三者是有机相连的一个整体。首先,创造力的本质特征在于“出新”,它的“能动思维”的“能动”之处就是创新。其次,“出新”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高职的发展为高校每年的扩招,为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培养人才与社会使用人才的情况看,二者脱节的矛盾日益明显,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较好地解决,将严重制约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形成培养与使用脱节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培养与使用脱节的关键。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包括五部分,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外语课(听力、写作、口语、精读)、数量分析方法课(优化方法、经济模型、科学与逻辑方法论)、学科前沿课(经济学与管理学前沿、哲学前沿、法学前沿、政治学前沿)、专业课(两门)。1995年以来,这一课程体系对规范博士生课程教学、优化博士生知识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博士生学习、科研需求的变化
发展战略在高校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高校不断调整自我的永恒主题,也是高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具体化内容。本文主要就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讨论了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大学领导者的首要工作就是要以战略性、前瞻性眼光掌握未来的发展方向,依靠集体智慧确立与发展未来。因而,办大学必须大力加强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科学的战略规划。本文介绍了大学发展战略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办学目标的定位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的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以及学生质量与办学效益的整体规划等。
2002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五"规划、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一年,也是教育系统继续开拓前进的一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紧扣时代脉搏,研究领域涉及高等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研究的广度,还是研究的深度上,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本文介绍了2002年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及进展,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新趋势。
为了进一步了解地级城市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管理体制、战略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等问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重点资助的“地级城市发展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组采取自愿、不记名的方式对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修学习的第23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的全体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能够为地级城市发展高等教育提供政策方面的建议和咨询意见。本文对问卷调查报告进行了综述。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8年,全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增长始终处于政府的严格宏观调控之下。自1999年秋中央决定大幅度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02年突破了15%。若以马丁·特罗理论为参照,中国已经从所谓"精英(Elite)"教育阶段迈入了"大众化(Mass or Massfication)"教育阶段的门槛。在这一过程中,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管理逐步实现从重"管"变为重“理”,从重直接行政控制发展到重客观发展规律的转变。继从理论上廓清当前高等教育管理的若干前沿问题后,本文期冀在高等教育管理的政策导向、制度促进和质量控制等三个层次进一步予以阐述和分析。
现代大学之所以现代,在于其作为社会的一特殊组织机构所具有的内涵本质界定——文化与教育传承和创新的现代价值属性。本文拟从“现代性”这一时代文化概念人手,从文化精神、制度构成及组织行为方式三个方面剖析现代大学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和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