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P抑制剂SB74392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中青年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ce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纺锤体蛋白(KSP)是细胞周期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线粒体蛋白,SB743921是第二代嘧啶酮类纺锤体蛋白化学抑制剂,是一种选择性纺锤体蛋白抑制剂。虽然Ⅰ期临床研究显示SB743921在进展期实体瘤和难治复发的淋巴瘤中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但其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我们探讨了SB743921对乳腺癌细胞系的抗肿瘤效果及初步机制。收集临床乳腺癌标本及正常对照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KSP(纺锤体蛋白)和DTL (E3泛素化蛋白酶同源序列)的表达。结果 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KSP和DTL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因此,我们以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为对象,研究SB743921对两种细胞系的作用。通过PI染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了SB743921对乳腺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SB743921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低。流式细胞术显示SB743921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我们证实SB743921作用于乳腺癌细胞系后,KSP表达显著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DTL的表达显著减低;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下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53及Bax表达显著上调。综上,SB743921通过调控乳腺癌细胞内多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SB743921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新策略。
其他文献
200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了《21世纪毒性测试:远景与策略》,描述了如何整合新技术更为省时、经济、与人类健康和暴露更相关的测试策略.在此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由国际生命科学学会组织来自政府、行业、科学界和非政府组织的国际专家共同开发出一种科学、透明和有效的框架方法——21世纪的风险评估项目(RISK21).这种方法强调三个主要理念: 重视问题的形成、优先进行暴露评估和采用渐进式方法来获得用于风险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解析双酚A致雄性生殖毒性的靶细胞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双酚A暴露GC-2精母细胞及雄性小鼠动物模型,综合评价双酚A的雄性生殖毒性.采用激光共聚焦和TUNEL等检测双酚A损伤的靶细胞器.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内质网相关蛋白分子表达变化,运用基因沉默结合流式细胞术研究EIF2α/PERK/chop通路在双酚A致生殖毒性中的作用.结果:双酚A暴露小鼠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排列紊乱,生精细
会议
目的:通过研究T胶囊的遗传毒性,为其深入开发提供更多的安全性依据.方法:①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变(Ames)试验;采用经鉴定合格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TA1535、TA97、TA98、TA100、TA102),设置T胶囊2500.0、500.0、100.0、20.0、4.0 μ g/皿和自发回变对照组、溶媒对照组、阳性对照(叠氮钠、9-氨基吖啶、甲磺酸甲酯、2-硝基芴、2-氨基
会议
目的:探讨FAS/FASL基因rs1800682、rs2234767、rs763110多态位点与中国汉族女性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研究方法,收集57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和657例年龄匹配的对照,所有研究对象主要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或南通市肿瘤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或门诊健康体检的人员,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目的:近年来,苯及苯系物中毒病例报道逐年上升,苯中毒后致白血病死亡病例也逐年上升,危害非常严重.苯主要致病机理存在争论,之前大量的研究发现苯中毒主要是中间活性代谢产物作用于线粒体通过氧化损伤引起的.有研究表明慢性苯中毒的发生除与苯的接触浓度有关外,还与接触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Ⅱ (MTCO2)和线粒体转运核糖核酸(tRNA)赖氨酸(MTTK)基因间的小片段非编码序列含有
会议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利用Bhas 42高通量细胞转化实验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芫花素具有潜在的非遗传毒性致癌性,本研究针对其可能的非遗传毒性致癌性作用机制深入研究.方法:本实验选取芫花素(0.5、1、5 μ g/mL)诱导Bhas 42细胞转化的三个浓度、H2O2 (25 μ M),同时设置DMSO阴性对照组平行开展实验.1)细胞的培养:用含15%FBS的MEM培养基复苏细胞,传代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