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VIBRATION(振动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力量练习手段,通过改变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的方式对机体做全面练习达到提高机体协调性、兴奋性,提高肌肉最大力量、爆发力的训练效果。KAATSU(加压训练)是一种通过限制血流而达到高强度训练效果的神经肌肉训练手段。加压训练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较低的运动强度,对训练部位施加压力即可达到加快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的增长的训练效果。本研究通过在振动训练的基础上搭配特殊的加压训练装置对受试者进行加压振动复合训练,在明确掌握加压训练和振动训练的作用机制的先决条件下,制定适合短跑专项的训练方案;探讨加压搭配35Hz振动频率、2mm振幅的复合式训练在实验短、中期(5周与10周)内是否可以有效提高短跑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水平,以期为创新短跑训练方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1.本研究随机选取18名男子短跑(100m、200m)项目二级运动员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研究3种不同训练方式在短、中期对男子短跑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2.实验方法:a)实验器材:Just Jump跳跃系统、Powerplatemy7振动训练仪、血压袖带4副(80*21.8cm);b)实验方案:本研究将1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加压训练组;B组为振动训练组;C组为加压振动复合训练组进行5和10周对比干预训练。3组受试者在练习动作(负重深蹲、负重硬拉、负重静蹲、负重弓箭步蹲)、练习强度、练习次数和组间的间歇时间上保持一致。加压训练组:在训练时,需要佩戴特殊的加压训练装置对受试者两侧大腿施加压力,加压压力的选择为100mm Hg。振动训练组:受试者在振动频率为35Hz,振动幅度为2mm的振动训练仪上进行负重抗阻训练。加压振动复合训练组:在振动频率为35Hz,振幅为2mm的振动训练仪上佩戴加压带对受试者两侧大腿施加100mm Hg压力进行负重抗阻训练。实验前后均完成以下指标测试:30m跑、立定跳远、静蹲跳、深蹲跳、后抛实心球、1RM深蹲。运用SPSS26.0软件包对实验前后数据做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对比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1.5周对比干预训练后,加压训练组与振动训练组实验前后30m跑成绩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加压振动复合训练组实验前后30m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周后,加压训练组30m成绩的增长率为0.26%,振动训练组的增长率为0.52%,加压振动复合训练组的增长率为1.34%。10周训练后,加压振动复合训练组对短跑运动员30m成绩提升幅度更大,提升率为3.28%,并显著优于加压训练组(增长率为1.84%)和振动训练组(增长率为2.39%)(P<0.01)。2.5周对比干预训练后,加压训练组最大力量的增长率为1.56%,振动训练组最大力量的增长率为2.61%,加压振动复合训练组最大力量的增长率为4.93%。10周的训练后,加压训练组的最大力量增长率为4.55%,振动训练组增长率为4.40%,加压振动复合训练组增长率为7.21%。加压振动复合训练组的最大力量提高的幅度更大,并显著优于加压训练组和振动训练(P<0.01)。3.5周对比干预训练后,3个组别立定跳远测试结果增长率分别为1.35%,0.68%,3.58%;后抛实心球的增长率分别为0.93%,1.11%,1.34%;静蹲跳成绩的增长率分别为0.53%,0.76%,1.16%;下蹲跳成绩的增长率分别为0.41%,1.22%,1.81%。在10周训练后,3个组别立定跳远成绩的增长率分别为2.98%,5.47%,6.03%;后抛实心球的增长率分别为4.40%,7.31%,6.25%;静蹲跳成绩的增长率分别为1.23%,1.68%,2.09%;下蹲跳成绩的增长率分别为1.09%,2.26%,2.62%。研究结论:1.5周训练后,3种训练方法均能提升短跑运动员下肢爆发力,但加压振动复合训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2.加压振动复合训练在提升短跑运动员加速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其实验成果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对提升短距离速度的运动表现提供了实践参考。3.加压振动复合训练组短、中期训练对最大力量的训练效果优于加压训练和振动训练组。4.5周短期训练中,加压振动复合训练组对各项爆发力素质的训练效果明显要优于振动训练和加压训练。5.10周训练后,加压振动复合训练组对提高短跑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水平及训练效果明显要优于单一的振动训练和加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