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咽旁良性肿瘤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切除。通常采用颈外和口内两种手术径路。咽旁间隙为咽上缩肌与翼内肌之间的潜在间隙,茎突及其附着的肌肉将此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前部有翼内、外肌,颌内动脉,下颌神经和翼静脉丛。后部有颈内动脉和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十。在该问隙手术解剖结构极为复杂。颈外径路术野暴露好,解剖标志清楚,操作方便,止血彻底,术中可保护颈部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因此
【机 构】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出 处】
:
2013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咽旁良性肿瘤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切除。通常采用颈外和口内两种手术径路。咽旁间隙为咽上缩肌与翼内肌之间的潜在间隙,茎突及其附着的肌肉将此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前部有翼内、外肌,颌内动脉,下颌神经和翼静脉丛。后部有颈内动脉和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十。在该问隙手术解剖结构极为复杂。颈外径路术野暴露好,解剖标志清楚,操作方便,止血彻底,术中可保护颈部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因此多数学者采用颈外径路,对颈部隆起不明显而体积巨大的咽旁肿瘤,采用口内径路联合颈外径路切除肿瘤较为合适,因为巨大的咽旁肿瘤常位于上述这些血管神经的内侧,切开咽部黏膜和肌层后很容易暴露肿瘤,但肿瘤的深面常紧贴颈内动脉和迷走神经,在剥离时用手指纯性分离,切勿用锐器分离,以免损伤颈内动脉和迷走神经。 大部分咽旁肿瘤可通过以上切口完整摘除,而发生于该间隙的巨大肿瘤及呈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因组织移位或粘连,极易损伤邻近重要组织,肿瘤的彻底切除有相当的困难,必须通过下颌骨截骨来充分暴露术野。Tandon等认为当颈内动脉被推向内侧或咽旁肿瘤扩展到颅底或当肿瘤垂直直径超过8 cm时,切断下颌骨是必要的,切断方法包括下颌角部截骨、下颌正中截骨外旋、下颌升支截骨、下颌颏孔前截骨上旋等方法。
其他文献
助听器选配时虽有确定增益的公式,模拟助听听阈,但在儿童无法进行增益评估性检测,并且这些都是基于助听器物理(声学)层面的参数。成人可有反映听觉(心理学)层面的聆听效果反馈,但在儿童缺乏表达能力。电反应测听属于听力(生理学)层面的反映,用以弥补儿童不能正确主观表达的缺陷。儿童处于言语发育期,而且儿童的心智发育未全,不能有效借助环境暗示、逻辑判断、补充询问等方式协助对语言信息的理解,所以确保具备足够的听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见于皮肤,较少发生于黏膜。鼻腔和鼻窦黏膜恶黑色素瘤临床上罕见,其发生率极低,约占全部性黑色素瘤的1%。鼻腔和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常见临床症状是单侧鼻塞和鼻出血,因其症状乏特异性很容易漏诊和误诊。该病的病因尚不了,本例患者的父母分别死于肝癌和肺癌,是与遗传因素有关,有待研究。本病依靠病理确诊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常常表现为SIOO(+)。临床上主张术前不做活检,大切除后送检
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respiratory epithelial adenomatoid hamartoma,REAH)是一种罕见的上皮来源的腺体增生性病变.本文报道两例双侧嗅裂REAH,以嗅觉障碍为首诊症状,肿瘤较小时单用前鼻镜不能发现肿瘤,需要收缩鼻黏膜后内镜下才能窥见,呈半透明荔肉样.鼻窦CT无特异性表现.肿瘤源于鼻中隔后部,并可能破坏鼻中隔骨质.广泛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本病治疗的主要方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手术中在鼻窦内窥镜下球囊鼓肺定位及修补方法.方法:对4例脑脊液鼻漏住院病人,其中外伤性2例,自发性2例,在病史、生化检查确定为脑脊液鼻漏,CT或MRI提示脑脊液漏出的粗略部位后,开放相应鼻窦,术中嘱麻醉师用球囊作"鼓肺"动作,同时在鼻窦内窥镜下关注液体流出通道,找到漏口,去除漏口周围0.5~ 1.0cm粘膜,对于1例长线状颅底骨折脑脊液蝶窦漏者,用转移鼻中隔粘骨膜瓣外贴修补;对
上颌窦囊肿多见于上颌窦的窦底和内壁,经典的手术方式是柯-陆氏进路囊肿摘除术,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术后多遗留面部麻木等并发症.随着鼻窦内窥镜的发展,经下鼻道开窗、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泪前隐窝进路等术式相继开展.但上述几种内窥镜术式均有其局限性.为寻求更加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本科室自2009年8月~2013年7月进行下鼻道、中鼻道联合进路上颌窦囊肿摘除术7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颌窦囊肿的经典
目的:分析与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的肺功能及其相关性.方法:对43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CRSwNP组)和17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
目的:检测喉鳞癌细胞中STAT3及P53的表达,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TAT3及P53蛋白在60例喉鳞状细胞癌和32例取自喉全(或近全)切除者癌旁(>2.0 cm)处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应用显微图象分析系统测定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喉鳞癌组织中存在STAT3蛋白和P53蛋白高表达;STAT3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癌的临床分期
目的:探索microRNA-519b-3p(miR-519b-3p)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在喉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MT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染miR-519b-3p类似物前后Hep-2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细胞中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RT-PCR技
目的:探讨锻炼咽腔与颏舌肌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方法及主客观疗效.方法:54例OSAHS患者自选咽腔与颏舌肌锻炼法治疗,治疗前行Epworth嗜睡评分、PSG监测和320排CT检查上气道,记录其AHI、LSaO2、BMI,腭后区和舌后区的最小矢径和最小横径,计算各壁的顺应性.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再次行Epworth嗜睡评分、PSG监测与320排CT检查;并与同期悬雍垂
上皮-肌上皮癌(EMC)是较罕见的恶性肿瘤,Donath于1972年首先报道。以往国内外文献仅见散在个案报道,WHO于1992年才将其列为一类独立的涎腺肿瘤。主要发生于腮腺,有个别报告发生在乳腺、肺、鼻腔、鼻窦等。但尚未见发生于下咽部的上皮-肌上皮癌。本病例的报道尚属首例。上皮一肌上皮癌临床表现为好发于50—80岁的女性,表现为生长缓慢的结状肿块,临床上早期无明显不适,多不引起患者的重视。该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