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可预报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 :第四次全国大气科学前沿学科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由于其存在内在随机性,它的预报时效有一定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预报将完全失去技巧。大气系统存在可预报性是其固有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确定和估计这种预报时效的大小、探索造成可预报期限的物理原因、研究误差增长和传播的规律、寻找延长模式可预报时效的途径等构成了可预报性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自从Thompson和Lorenz开创确定性系统的可预报性研究以来,非线性确定性系统中存在可预报性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目前,这一领域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最重要的气候计划——气候变率和可预报性研究(CLIVAR)的主题之一,足见可预报性研究的重要性。目前国内外关于可预报性及其物理基础方面已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大大加深和丰富了人们对可预报性问题的认识,也深化了人们对大气系统本身运动和演化规律的理解。然而,由于问题本身的难度和复杂性,关于可预报性仍有许多重要问题没有解决。本文对该研究领域中的一些研究与存在的与局限做一简单回顾,并对其未来发展给以展望。
其他文献
1971年Madden和Julian利用坎顿岛的纬向风资料进行谱分析,首先发现热带地区大气存在着40~50天振荡。这之后,热带季节内振荡受到了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的广泛重视。三十多年来季节
建立广泛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必然要求以雄厚的资金作为基础。文章借鉴长三角其他地区的经验,试探索了南京市农村养老、医疗保险体系中财政管理模式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失地
气候突变在过去10来年里始终是科学界研究的热门问题。对未来发生气候突变可能性的争论把这个问题引向了社会。本文的目的是综合分析几个与气候突变有关的问题。首先从发生气
王灵光,男,中共党员,河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2007年9月,王灵光考入了河南农业大学。几年中,先后担任班长、院团委委员、学生助理班主任、学生党支部
要想真正使中国的气候系统模式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解决上述薄弱环节,必须致力于适合东亚区域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研究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效软件平台的开发。中国地球系
会议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N - 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NDRG1)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Method;The S -P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em
会议
本文对气候季节变化的可预报性研究进行回顾,指出可预报性研究从研究对象来讲,可分为基于实际大气的可预报性研究和基于模式大气的可预报性研究。对实际大气的可预报性研究,主要
会议
为了解飞行员高原驻训期间维生素的摄入及营养状况,笔者观察了11名飞行员进藏前及驻藏期间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的膳食摄入及尿中上述三种维生素的排出量。结果,进藏后三
Matsuno1966提出的有关赤道β-平面的热带动力学理论,从动力学本质上指出了热带海洋和大气是相互耦合的系统,使得热带海洋-大气动力学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与全球气候年际
“气候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认为地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是气候系统各子系统(大气、海洋、陆地、冰雪、生物等)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这一新概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