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区域)产业化——大雁模式初探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pkn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努力提高加工转化程度,不断开拓消费市场。大雁地区马铃薯产业“龙头”企业——呼伦贝尔鹤声薯业发展有限公司(原大雁合兴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鹤声公司)。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资源优势,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高科技、高效益的产业化发展原则,在国内马铃薯界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倾心呵护和精心指导下,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马铃薯产业不仅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马铃薯引进、选育、组培、扩繁、推广、销售、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文章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1、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及资源优势,为大雁地区马铃薯产业化提供了广阔而良好的发展空间 2、依托现代化大型国有企业,为大雁地区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和雄厚的资金支持 3、科企联合、精诚合作,实现了资源优势的最佳配置,为大雁地区实现马铃薯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4、各级政府部门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及优惠的政策扶持,推进了大雁地区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5、独具地域特色的马铃薯综合配套模式化栽培措施日臻完善,为大雁地区实现马铃薯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市场化、国际化的现代营销理念,促进了营销网络的逐年扩展,为大雁地区马铃薯产业化插上了腾飞的双冀
其他文献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聚乙烯醇为分散剂,石蜡为填充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填充型吸油树脂。通过对产物的吸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改性双组分环氧树脂,采用DSC热分析仪、万能拉力机对改性后的环氧树脂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添
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杂萘联苯共聚芳醚砜(PPBES)/环氧树脂共混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通过T-β外推法确定了体系的固化温度.采用热重分析对共混体系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
中国马铃薯淀粉工业的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直至90年代中期,才开始全面引进、应用、吸收,仿制具有先进代表性的西欧现代化马铃薯淀粉加工工艺和设备。目前,由于各设备制造商根据其
制备了锐钛矿型掺杂二氧化钛(M粒子),将偶联剂SEA-171锚固接枝到M粒子表面后(M-1粒子),再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改性M-1粒子(M-2粒子),并制备了M系列粒子/氰酸酯树脂(
中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播种面积(2001年资料)已达472.43万hm2,占全世界马铃薯播种面积的1/4,总产量6628.2 t,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5。就全世界范围看,我国马铃薯精淀粉生产有其它国
通过合成带有烷基长链的腰果酚型苯并恶嗪(C-BOZ),在C-BOZ/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BADCy)体系中实现了相分离,并利用DSC,DMA和SEM对苯并恶嗪和氰酸酯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机理和相形
以—NCO为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为扩链剂合成了对软包装塑料薄膜具有较好附着力的水性聚氨酯,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NCO与—OH物质的量比为1.225∶1,中和与
本文介绍了西南地区马铃薯的分布、面积、产量、产业状况及在全国的重要位置,指出云贵高原山区和秦岭巴山区是该区也是中国马铃薯最集中的产区之一,每个产区五个地区(州)的马铃
马铃薯是会宁县仅次于小麦、玉米的第三大农作物,年种植面积2.3万hm2,总产量20万~25万t。为了使马铃薯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强势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政策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