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需要精神环保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w1988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环保的艰难根源在于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要通过教育,咨询等多种途径提高人的自我完善意识,使其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人格素质的人,这是实现精神环保,既而达到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
其他文献
新儒家对于自己的新有自觉明确的认识。他们在这一点上的主张以冯友兰的阐述最具有代表性。本文介绍新儒家之新,除了冯友兰从时代特征的角度所明确做出的解释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是他没有说明的,那就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吸收道家等学派的思想,对历史上的道家思想进行新的诊释,并把它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20世纪中国的新儒学运动中存在着一种神秘主义的潜流,在以后新儒学的演化中,这种神秘主义的成分冲淡了,理性主义的成分在增长,这可能使我们以更加现实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但它也会使我们忽视和误解某些东西,或者说会使我们把某些片面的东西当作绝对的标准,就像我们在评价马一浮的思想时那样。
本文研究《新唯识论》和唯识旧师的区别,主要是熊所建立的哲学体系具有新儒学的种种特征,而不是一个佛学的体系。所以熊自己先在信仰上给以分别,指出他的体系为“纯粹的人生主义”,而不涉及宗教的出世观念。再就是对本体的看法大相径庭。他的哲学本体是心本体,亦即宇宙本体。
本文讨论:理欲关系历来是中国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宋明以来,基于不同的本体意识和侧重点,必然导致不同的理欲观。熊十力依据自己的“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心物合一的泛心论,提出了“欲皆从理”的理欲观。这与朱熹等宋明理学家主张的“存天理,去人欲”思想存在着差异。
儒家之道与道家之道有别。道家言道,重在“自然”,可称之为自然之道。儒家言道,重在社会人生,可称之为人文之道。儒家重在人文之道,但也涉及道与天命的关系,即企图寻找道之形而上的依据。如此,可以将儒家之道析为天道、人道及中庸之道。天道,指儒家所言的天、天命、诚、天理等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本体、必然和规律;人道,指儒家所言的社会理想、人生价值和人生实践的道理;中庸之道,涉及儒家的本体论、方法论、工夫论和境界
本文从形而上的层面考察存在,构成了儒家哲学的重要方面。相对于仅仅追问存在的本然形态,儒家的形上学更多地表现出沟通本体论与价值论的趋向,这种进路不同于思辨的形上学,其中包含着值得注意的理论内涵。
现代社会家庭伦理破坏程度,日趋严重,性自由、同居、离婚、不生育以及非婚生育不仅成为个人可以随意选择的生活方式,而且成为西方社会广为接受的文化价值观,甚至政府的某些政策法规也随之进行了相对应的改变,以适应和肯定这些文化新潮。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主张凡事没有客观的善恶对错,一切的价值判断都是由个人主观决定的“道德相对论”,目前在许多国家里成为时髦的想法。这种道德混乱环境使人的良知变得迟钝。本文研究中看
本文介绍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宗旨在于推进全球的伦理道德教育,以作为世界和平的基础,因此,国际教育基金会致力伦理道德教育作为达到世界和平的基础。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四方面:心情与人格教育、婚姻与家庭教育、青年人纯洁之爱教育以及为服务为主的和平教育。
儒学产生于数千年前,现代的社会环境与数千年前已大不相同,因此,儒学必须面对新的社会环境,进行一定的变革,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走儒学现代化的道路。今天本人就儒家礼教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意见,供各位参考。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行为特征。方法:用DSMIV诊断标准排出ADHD,结果在行为问题儿童中,有76.1%伴有感觉统合失调,其中,34.2%属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根据自编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儿童的基本情况,采用Achen 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感觉统合检核表评定儿童行为。结果: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与母孕期不良因素、分娩方式、未经过爬、父母年龄及文化、父母教育理念、儿童抚养方式及生长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