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

来源 :同济大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课题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jz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匠精神的"巧"(技术原则)、"饰"(艺术原则)、"法"(行为准则)、"和"(生态原则)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制造业、创新、国民素质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工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部分,是工匠精神得以继承和弘扬的深厚土壤,工匠文化中的"劳动系统"与"生活系统"在当下又有着新的解读和作用.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是我国当前发展的必经之路.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关于建筑营造的专门文献不多,存世也少,一些记录了有关匠作营造的文献常散见于类书等古代浩如烟海的古籍当中,虽然重要,但缺乏系统性,影响到研究价值.《营造法式》成书于宋代,其专门性和完整性很稀缺,尤显珍贵,清代有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详细记载了清代建筑营造的方法.明代介于中间,其存世的《工部厂库须知》则十分完整地反映出明代工部的运作和营造管理体制,与前两者不同,但互为补充,本文将之为蓝本,详细
尚巧、达善、德艺兼修,是中国工匠精神的三个层次.在现代语境中,"工匠"已经被"设计师"所代替,工匠精神的回归与重新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消费者/用户所驱动.传统的中国工匠精神,实质上就是现代的设计伦理.建立本土话语,在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核基础上构建中国设计伦理,是对设计产业的一种价值引领,是培养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对正义和美的追求,是帮助设计师、消费者关注民生、关注世界、关注生态、关注未来的前
"中华考工"既是一个历史性的逻辑概念,又是一个中国话语体系的理论范式.中华考工文化从未间断地延续它的发展活力与生机,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播与享用,显示它显赫的文化魅力.中华考工是中国特色的具有民族生命力的工匠文化范式,它有独特的思想渊源、概念谱系与学科意义.
"工匠精神"的求真务实和精益求精,在中国科技、文化等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当今中国制造存在问题,试图改进当下企业品牌发展急功近利、品牌核心价值有待提高的问题,旨在重拾"工匠精神",以期为中国"制造"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飞跃.
对当代中国传统设计研究来说,"考工"是一个既时髦又古老的术语.在传统的语境中,"考"与"工"都有特定的内涵;当两者结合在一起,以"考工"示人的时候,又成为特定的术语.从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开始,一直到清代的《考工典》,作为术语的"考工"延续数千年.因此,"考工学"的提出,一方面是对这一历史发展事实的理论概括,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传统设计研究的理论贡献.在西方理论话语所主导的当代设计学研究中,对中国传
基于长时段考察中国现代设计变迁的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建立"经验模型",以其流变性、交融性和模糊性原则反思"形式模型"的单义性、确定性、斩截性原则,用以发现影响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运用"反向格义"的方法梳理其发展脉络,在与国际现代设计史的对比中发现差异性与同一性,为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赋予社会历史学的特性.
新的人机界面的出现,预示了人类已经开启新的空间(虚拟空间)作业,即将对于物理空间的权力、经济及资源做重新的定位或整合、转移.而动手(手工技艺)的意义在于人需要自我创造或创意所带来的价值体验,也需要对于历史记忆做出自然或本能的情绪宣泄,也是人类传承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方式之一.手工与人的密切程度,不可分割的一面,即人亡则手工亡,人在即手工在,要靠传承才得以存在.人的创造力本质来源于双手,人类生活
论述了传统民艺的存在方式与传承方式,以及民艺在农耕社会的积极意义.文章指出,从设计的目的而言,民艺同现代设计一样其目的是为满足大众日常生活所需,因此民艺的精神需要在现代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中得到传承,这其中包括了解生活需求、对材料的理解、精湛的工艺、技艺的传承等方面.工业文化表现出的是一种理性,民艺文化表现出的是一种感性.民艺文化中的感性特质刚好能弥补工业文化的感性不足.因此,在当代社会发展民艺文化、
设计是一个边界不断变化的开放性领域,在当前的社会与文化转型期,设计这样服务社会的应用艺术领域充满变数,其基本表征就是存在着诸多论争.对其进行梳理是当前设计理论建设重要而紧迫的基础工作.本文拟对当代漆艺相关论争中的工艺性与艺术性之争略作探讨."工艺"与"艺术"之争较集中反映了中国当前漆艺界开放发展中主要存在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要不要坚持大漆、一个是如何创作的问题.指向的是漆艺在语言与观念上,如何处理传
工艺美术名称在清末已经使用.有学者认为它是直接从欧洲翻译进来的,也有学者认为工艺美术名称是由日本转译进来的.认为工艺美术名称由日本引进中国,理由较为充分.无论工艺美术名称是由日本引进,还是直接由欧美引入中国,它根源于莫里斯倡导的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英文词组"Arts&Crafts",或说是源自于莫里斯的艺术艺术与手工艺思想,是有据可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