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及乳鼠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神经再生的差异。方法 制作大鼠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模型,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臂丛神经损伤后成年大鼠和乳鼠脊髓内三种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NT-3)基因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检测了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值、分化情况。结果 成年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短时间内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迅速升高,后来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乳鼠臂丛神经根性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不同于成年大鼠,它展现出早期先降低而后逐渐升高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水平的趋势。成年大鼠和乳鼠臂丛神经损伤后,脊髓内的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较损伤前明显增多,成年大鼠损伤后各时间点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均高于相同时间的乳鼠阳性细胞数;成年大鼠在臂丛神经损伤后14天及35天的BrdU+GFAP+细胞数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小鼠阳性细胞数量,无论大鼠还是乳鼠,在损伤后各时间点都未发现有BrdU+β-tubulin+细胞。结论 我们认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基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神经元再生理论,乳鼠相比成年大鼠没有优势。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乳鼠表现出的更好的功能恢复是源自于乳鼠有更好的神经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