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用陈旧血做血红蛋白释放试验时,有些标本出现快泳的红色区带,其他标本没有这种现象。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快泳红带的来源、本质和意义。方法:用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电泳,对有快泳红带的标本作进一步分析:血浆蛋白电泳、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电泳、以及全血电泳,分析快泳红带之来源。再用交叉电泳和双向电泳研究它的本质。结果:此快泳红带的电泳速度与血浆白蛋白相近,丽春红染色阳性、联苯胺显色也是阳性。红带中的联苯
【机 构】
: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014010 包头医学院血红蛋白研究室
【出 处】
:
第五届华北地区三省二市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陈旧血做血红蛋白释放试验时,有些标本出现快泳的红色区带,其他标本没有这种现象。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快泳红带的来源、本质和意义。
方法:用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电泳,对有快泳红带的标本作进一步分析:血浆蛋白电泳、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电泳、以及全血电泳,分析快泳红带之来源。再用交叉电泳和双向电泳研究它的本质。
结果:此快泳红带的电泳速度与血浆白蛋白相近,丽春红染色阳性、联苯胺显色也是阳性。红带中的联苯胺阳性成分来自红细胞,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形成快泳红带。
结论:来自红细胞的成分很可能是高铁血红素,快泳红带可能是它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产物-高铁血红素白蛋白(MHA)。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体外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XTT减低法评价白藜芦醇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影响;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显微镜观察该药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对白藜芦醇生物膜的SMIC50、SMIC80分别128、256μg/ml;256μg/ml时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早期粘附及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对体外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目的:应用酶切法、芯片法和测序法对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以期获得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采集48名来太原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遗传非综合征性散发耳聋患者及其家属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首先采用酶切法对19例患者先行GJB2 235delC、mt 12S rRNAA1555G位点筛查,随后对发生突变的患者父母进行这两个位点的检查,分析患者突变
目的:了解2007~2009年我院临床分离的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Whonet软件,对2007~2009年度分离的2193株病原菌进行分析,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MIC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结果:致病菌的分离数仍以G-杆菌为主(66.6%),分离数前10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8.0%)、铜绿假单胞菌(
目的:了解山西地区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流行趋势、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mecA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收集2007年~2008年山西地区三所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其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ecA基因。结果:2007~2008山西地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平均检出率为64.0%
目的:采用三种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筛选出适于大肠埃希菌的最佳分型方法。方法:以随机多态核苷酸序列(RAPD)、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对25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应用SPSS1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三种方法均可将大肠埃希菌扩增出丰富的区带,将分离到
欧洲国家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头孢他定为主,国内三代头孢菌素的临床应用以头孢噻肟和头孢哌酮的用量最大,所表现的耐药表型也与国外不同。由于不同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理化特性和耐药性不同,所以不同地区流行的基因型也不相同。本研究试图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山西地区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征、对药基因类型进行分析。
本研究目的是在非糖尿病、无贫血、肝、肾功能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中,系统性的研究GA/HbA1c比值变化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关系,特别是GA/HbA1c比值变化是否有助于检测甲状腺功能紊乱。
笔者曾经报道了4型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I4)基因第三内含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PADI4-94(rs2240340)以及第四外显子区SNP位点PADI4-104(rs1748033)与RA发病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增加了对其基因第三外显子区SNP位点PADI4-92(rs874881)的研究,并且将以上3个SNPs数据作为分析对象,探讨PADI4基因多态性在RA发病的相关
目的:对ACL TOP血凝仪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重复测定20份体检健康人混合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各20次;采用临床收集和制备的溶血、脂血和黄疸标本的血清分别加入到试验血浆中,再测定各种浓度干扰物-试验血浆的PT,APTT,TT和Fib。建立优化适用的血凝分析系统.
目的:研究正常孕妇在早、中、晚妊娠期PT、APTT、TT、FIB、OHP、OCP及OFP变化,探讨其对妊娠各期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试验诊断意义。方法:检测37例早孕期(孕期<12周)女性、42例中孕期(孕期13~27周)女性、58例晚孕期(孕期≥8周)女性及50例正常非妊娠女性血浆PT、APTT、TT、FIB、OHP、OCP及OFP,比较不同孕期与正常对照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及不同孕期各指标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