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竞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可以全面检阅学校体育课程开展状况和运动训练成果,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本文运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和归纳演绎法对传统高校运动会的现状和全员运动会的改革方向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全民体育运动热潮在中华大地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学校体育运动会已经不能够满足全民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1高校传统运动会的现状分析1.1高校传统精英运动会项目设置专业化大学生运动会应该是大学生的普及性运动会,但是传统运动会却因为项目设置的问题反而阻碍了学校体育运动发展,九成以上的学生无法参与进来。因为项目设置原因和参加人数限制,运动会成为"极少数人参加,大多数学生无关"的尴尬境地,导致大多数学生在运动会期间享受了一次小长假。1.2高校传统精英运动会模式导致学生参与意识不足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相互之间既有联系,也有本质上的差别,学校运动会应该是全体学生参与的运动会。这种极少数体育精英参赛的局面导致大多数同学没有参与的机会,势必造成学生关注度和参与积极性逐渐降低的情况。1.3高校传统精英运动会评价方法体系不足传统运动会的竞技性强,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因此传统的评价方法体系按照单项积分总和取总分前三名等进行奖励。传统运动会的计分方式完全是按照运动成绩来计算,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群体和学生的参与比例和人数没有奖惩方法,部分学院因为人数少只参与一些具有拿分实力的项目,其他项目则完全不参与。1.4高校传统精英运动会与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质测试等完全脱钩高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文化生活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学校体育课程外在的补充和延续,对教学效果和教学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检验。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大都是按照选项课和体育俱乐部的模式进行教学,弱化了体育教学中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的教学和锻炼,体育课程教授内容、运动会的参与形式和项目设置并没有与体质测试完全挂钩,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2全员运动会——高校运动会改革的方向指引"全员运动会"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的毛振明教授首次提出,全员运动会的形式开始29个省市自治区的3000多所中小学推广,340多项1260例增强体质的趣味锻炼方法和全员运动会的竞赛模式因为参与性强、学生普及受众率高、比赛趣味性强、良好的身体锻炼效果以及突出的人文教育效果让主办学校、参与学生家长和学生倍受欢迎。这种全新的运动会形式受到了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一致好评。全员运动会的价值在于全员参与,教师和学生一起比赛,秉承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同学们和教师、家长等一起享受运动带来的竞争、合作、友情、团队、快乐和胜利。3高校全员运动会改革的实践体系探讨3.1运动会举办形式从精英参与向全员参与的转变高校运动会的举办形式应该以健康中国的指导方针作为指引,全面真正地落实全民健身政策的指引,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和参赛形式也应该鼓励全员参与。在健康中国理念的指引下,高校运动会应该满足体育竞技能力不同的学生全员参与到运动会中来,集体性的群体项目比赛由现在的院系单位改为以年级或者以班级为单位组队,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运动带给大家的快乐和责任,重在全员参与,重在享受运动快乐,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3.2体育运动从阵风式参与向持续性锻炼转变高校运动会未来改革的方向应该为三大模块,全员参与的集体性运动项目、体质测试相关内容的达标竞赛和精英化的田径比赛项目,鼓励不同运动技能的学生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全员运动会提升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参与比例,体质健康达标测试以全员达标为基准督促学生养成持久性锻炼的习惯,让高校运动会真正成为未来终身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的摇篮。3.3运动项目设置从固定项目向灵活性设置转变改良竞技性强、参与程度低的单一田径比赛,充分发挥田径运动项目的优势,扩大竞赛容纳量,例如院系为单位参赛的4*400米项目更改为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10*400米项目,举办各专业相关的集体性比赛项目,比如组织医学专业学生参加"救死扶伤"和"生死时速"、机电类专业学生参加"环环相扣"、生物类专业参加"袋鼠摘果果"等项目,扩大项目举办的简易性、游戏性和参与性。3.4运动会评价标准从单一成绩向多元化评价体系转变全员运动会应该改变单一成绩的奖励模式和体系,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精英化的田径比赛模块的分数依照传统的竞赛积分体系完成,鼓励优秀竞技运动能力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全员参与的集体项目模块的分数应该分为参与人数得分和竞赛得分,集体性项目的竞赛获奖分为一二三等奖;体质健康测试模块得分应该为达标比例分数为主,例如以达标百分比例作为得分数,依据优秀率和良好率的百分比进行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