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深圳龙岗为例

来源 :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wenp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快速城市化时期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效率适度”的弹性配置准则。结合深圳龙岗区的规划实践,首先分析龙岗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探索了“城市—城市社区”两级模式指导下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办法,缓解传统“一刀切”卫生资源配置方式带来的两极分化现象,提高相对公平性,改善公众福利水平,最后提出若干相应措施。
其他文献
解决开发区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是建设和谐城市的必然需求。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解决开发区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应该贯彻“分类考虑,按需配给”的原则。本文借助对常州市开发区典型企业的外来流动人口职工调研,探索性地分析了经济、城市、家庭、个人这四大类因素对开发区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的影响,并参考选取相关影响因素对调研样本进行聚类分析,验证了社会分层是开发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差异的深层原因,随后对分层后的样本的住房
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居住区,提高其抗震及综合防灾能力,是促进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住区公共开放空间既是灾害发生初期居民自救互救,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空间条件,同时也是灾害发生后一段时间内为灾民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生活救助的“生命线”,是城市抗震减灾应急疏散、避难和救援的空间依托。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城市居住区建设蓬勃发展,但是从当代城市抗震减灾规划要求的角度来看,我国居住区详细规划层面上的抗
针对四川大地震的惨重损失及伤亡,本论文将讨论说明多震的美国加州洛杉矶在城市抗震减灾与灾区重建的经验,作为中国受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参考。洛杉矶地震带纵横分布,区内因多次地震的发生,政府对于救灾重建的工作已累积了相当多的实战经验,也建立了相对较完善的抗震减灾及灾区重建的制度。本文探讨的方法主要以1994 年洛杉矶北岭地震为研究案例,在地震发生前后及迄今14 年的时间主轴上,回顾当时灾情及洛杉矶市抗震减
《重庆市主城区突发公共事件防灾避难场所规划》自2007 年3 月开始编制,历时9 个月,于2007 年 12 月顺利完成。该规划是一个没有既定编制标准的创新性规划。规划编制人员对重庆市具有避难条件的开敞空间进行了大量的现状调研工作,参照国内外避难场所规划的相关经验,建立了适合重庆自身情况的避难场所规划标准体系,并依照标准对重庆市主城区范围内市、区两级避难场所进行合理的布局。在确定场所布局的基础上,
在阐述了水资源短缺状况的同时,概述了雨水回用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及我国雨水利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雨水回用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初期雨水的控制与利用。
本文利用ArcGIS 平台,通过模拟南京化工区大气点源污染扩散浓度空间分布状态,为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提供所需要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空间信息,推动城市规划技术方法更新。通过从城市用地规划技术要求出发选取适当扩散模型,以ArcGIS 为平台建立大气污染扩散数据库,用插值法计算浓度空间数值,进行16 个风向和多点源浓度值叠加,依据国家环境管理数据标准提出有效污染影响范围概念,将计算的空间数据结果与城市用地进
城市绿地系统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应具有丰富的类型、均衡的布局、复合而稳定的层次结构,充分满足市民户外游憩、健身、交流的需要。城市绿地系统的设计在保证城市规模扩张对建设用地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利用暂未开发和弹性置换用地,努力提高建成区绿化质量;用补缺拾遗和去盈填空的手法合理调整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结构。
面对城市新区建设“千城一面”的趋同化发展,本文以武汉四新地区为例,在“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探讨了如何在新区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科学而有效的城市特色规划塑造城市特色,并针对城市特色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公众参与三个方面对城市特色的实施途径提出建议。
在我国传统园林中,建筑与景观高度统一,形成整体。在当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当继承我国传统园林整体设计的精髓,结合当代景观规划的特点,来探索景观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创造更加和谐的人居环境。
在城市建设及城市改造过程中,人们对建筑外观非常重视,却往往忽略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关系,使城市景观变得杂乱无序,城市特色消失。本文就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关系着眼,分析不同类型的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明确建筑对城市景观的重要性,将建筑融入城市景观的大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