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最积极、体育消费最密集、体育活动赛事最多的区域之一。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长三角区域进入注重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阶段。同时,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后经济、民生发展方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有望成为体育产业空间布局的标杆和典型。本研究旨在准确理解和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内在动力、制约因素和实现路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使用百度学术为检索平台,设定关键词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献来源选择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索引期刊,搜索2004至2018年的相关文献,总计获得文献数量2286篇,经过进一步筛选和梳理,精读了紧密相关文献81篇。通过互联网检索长三角区域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的体育产业体系、产业环境、产业基础数据,数据搜索截止日期是2019年4月13日。研究结果:高质量发展的内涵:1)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矛盾。归根结底,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增强人民体质;2)"五大发展理念"是根本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必不可少;3)明确"高质量"是关键要求,体育活动赛事、场馆服务、健身指导和体育组织既有数量保障,更有质量要求;4)"创新"是根本动力,遵循战略思维、精准思维、底线思维的科学方法论,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体育治理效率。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1)核心城市形成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集群。上海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苏州和南京体育产业化进程在全国位居前列,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基础扎实的体育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杭州建设体育休闲之都和电竞之都,现有富阳、淳安两座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宁波在2017年成为国家级休闲之都,杭州和宁波都是热门体育旅游城市,徒步、骑行、潜水、马拉松等体育+旅游项目丰富;2)丰富的区域体育产业活动、赛事、交流,在马拉松、户外徒步、自行车、滨海项目上已经初步形成活动赛事体系;3)体育产业治理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存在沟通协调空间,例如上海的全民健身300指数、苏州体育产业引导基金、杭州数互联网体育经济、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1)体育产业要素整体质量不高,体育服务业薄弱,体育场地设施布局合理性和使用率较低,体育健身参与和消费不够旺盛;2)体育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都未得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仍然受到束缚。例如在全民健身开展中存在盲目性,大水漫灌,决策科学性不高;3)体育市场环境总体不优,长三角区域公平竞争的体育市场环境尚未真正形成,地方利益和地方保护普遍存在,存在地区间恶性竞争。很多体育领域对民营企业开放程度不足,影响体育投资者积极性和转型主动性。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1)推动体育产业要素质量提升,体育组织、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和体育培训服务的精准运营,发掘区域交通和生态环境潜在市场价值,改善体育参与和体育消费环境;2)健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区域合作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加强区域协调和沟通,清除束缚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障碍;3)优化体育市场发展环境,保障长三角区域体育企业公平竞争,降低民营体育企业成本,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环境;4)加快体育产业政策转型,从扶持、引导企业产业转变为激励创新、规范市场。研究结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命题,是体育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民身体健康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握这一基本内涵,是科学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产业要素整体质量不高、体制机制尚未理顺、市场环境总体不优等阻碍因素。长三角区域各个地区的发展可以有多种路径选择,致力于发挥比较优势,创造各具特色的高质量表现。未来研究可关注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