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心血管学科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从早期传统的药物治疗到新型口服抗凝药,到近年来发展并广泛使用的非药物治疗技术;从单项治疗发展到涉及多个亚专业和多个学科的综合治疗.在技术上更是堪称日新月异,从导管消融(射频或冷冻球囊)到左心耳封堵,从单纯消融或单纯左心耳封堵到封堵+消融“一站式”治疗的尝试,尽管每项技术都积累了一定的证据,但其中也有不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心血管学科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从早期传统的药物治疗到新型口服抗凝药,到近年来发展并广泛使用的非药物治疗技术;从单项治疗发展到涉及多个亚专业和多个学科的综合治疗.在技术上更是堪称日新月异,从导管消融(射频或冷冻球囊)到左心耳封堵,从单纯消融或单纯左心耳封堵到封堵+消融“一站式”治疗的尝试,尽管每项技术都积累了一定的证据,但其中也有不少困惑、质疑、甚至挑战.笔者针对卒中高危的房颤患者,是选择单纯消融、单纯左心耳封堵或消融+封堵“一站式”联合治疗,进行以下分析和解读.
其他文献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危险因素的增加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据推测中国目前的心房颤动患者已逾1000万.心房颤动以心房快速无序的收缩为特征,使心室率(律)紊乱、心功能受损且增加心房附壁血栓形成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引起心力衰竭、脑卒中及猝死等并发症,是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一种极速而不规则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也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死率增加的心律失常,在人群中的发病率1%~2%.一、沉默的心房颤动,严峻的现状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80岁以后发病率高达8%~15%.2010年,全球约有3350万名患者被诊断为心房颤动,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090万和1260万人,预计这个数字将在21世纪中叶翻倍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容易形成心源性血栓导致栓塞事件,尤其是脑卒中,以及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进展等原因,对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2016年,欧洲心脏病协会颁布的心房颤动诊疗指南中提到,目前估计全世界心房颤动患病率约为1%,高龄患者更高.由于心房颤动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攀升,因此,随着社会老龄化,心房颤动的患病人群在快速壮大.近年来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迅猛,尤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以V1~V3导联持续性ST段抬高、右束支传导阻滞和非心脏结构异常的心脏病,显著增加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风险,是导致青壮年猝死的重要原因.自Brugada兄弟第一次报道这一恶性心律失常综合征距今已近20多年,虽然研究者在该领域的兴趣浓厚,但是目前仍然没有更多的治疗手段供患者选择.Brugada综合征的主要治疗策略有两种.其一:置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其二:长期的
自从1958年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问世以来,心脏起搏器仍然是目前唯一能够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目前全世界每年起搏器置入超过70万例.经过60年的技术发展,心脏起搏器的尺寸在稳步缩小,精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其现代化的诊断及治疗功能更是经历了惊人的技术革新.经静脉电极导线和置入囊袋的脉冲发生器依然是目前置入式心脏电子装置的基本结构,而导线、囊袋相关的并发症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问题,包括导线脱位
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ICD频繁放电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并与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增加相关.近年来,一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导管消融在降低死亡、室性心动过速风暴和ICD放电等复合终点方面优于药物治疗.2015年,来自国际室性心动过速中心合作组(IVTCC)的一项超过2000例的室性心动过速注册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
追求最佳的生理性起搏一直是心脏起搏研究的热点,无论是保持房室同步性,减少心室起搏比例,改变右心室起搏部位,优化双室起搏的CS电极位置,研发左心室心外膜到左心室心内膜起搏,或是多位点起搏,每一步的进展都引发了热议,并持续不止.而作为最生理的最接近正常心脏传导的希氏束起搏,自20世纪60年代在动物研究中初试之后,就一直停留在实验室和电生理检查中,未能走向临床.
随着对心律失常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进展,经导管消融已成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射频能量是目前最常用的消融能量,通过导管产生的热量使与导管直接接触或邻近导管周围的组织坏死,消除心律失常赖以发生或维持的基质,进而有效治疗室性心动过速.但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多项研究表明,导管消融术后6个月复发率可高达50%.与成功消融的患者相比,导管消融术后室性心动过速复发患者死亡率风险增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简称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发展为心室颤动,是临床上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情况下室性心动过速可呈难治性,即应用常规方法,室性心动过速难以被有效控制;或室性心动过速暂时得到控制,却难以维持正常窦性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因室性心动过速有晕厥、猝死等风险,对生命造成极大威胁,故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而一旦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致死风险.近10年来心房颤动消融在国内外迅速发展,方兴未艾.目前以左心房为基础的导管消融本身就可能增加血栓栓塞风险,然而各大电生理中心围术期抗凝策略不尽相同,如何应用达比加群优化抗凝治疗,进一步降低血栓风险,同时保证安全性成为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