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或积极心理品质),其具有积极性、类状态性、以理论与研究为基础、能够有效的测量和影响绩效(包括学业成绩)等特征。前期研究表明,中国背景下青少年心理资本构念具有二阶双因素结构:个人力(自信、乐观和坚韧)与人际力(感恩和谦虚),表明青少年心理资本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构念。研究还发现,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之后,青少年心理资本对其成就动机和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的缓冲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表明,心理资本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实证研究也显示,心理资本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对结果变量产生重要影响。然而,以往研究多是基于西方文化背景和组织行为学领域。那么,中国背景下青少年心理资本是否也具有这样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以青少年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为例,以1372名青少年学生为被试,以自编的"青少年心理资本量表(PCSA)"以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积极/消极情感量表(中文版)"为工具,采用相关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具体考察心理资本在青少年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①青少年心理资本、生活事件、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相关均非常显著;②心理资本对青少年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非常显著;③心理资本在青少年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该结果证实了我们的研究假设,说明心理资本的功能具有跨文化和跨群体的一致性。同时也说明当青少年遭遇一些负性生活事件时,家长和教师应充分利用其心理资本的优势,对其负性心理进行缓冲和调节,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