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国七个地理区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体质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治未病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o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七个地理区划(华北、华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东北),对不同地区一般人群体质流行病调查进行总结,对地区居民体质特点进行分析,为不同地区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规范合理的养生指导和治未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比较气虚体质和痰湿体质人群BMI影响因素存在的差异.方法:应用已建立的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中4071例数据进行研究,数据库中数据来自中国江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广东10个省市.分别在两种体质人群中,将BMI这一连续变量作为因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BMI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结果:多元回归模型显示,气虚体质人群中,性别为男性、年龄增加、婚况为已婚、文化水平较高
目的: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先天因素是人体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每一个人的体质在胎儿时期即已经打下一生的基础,胎儿的体质与母亲的体质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母强则子强,母病则子病",对母亲的体质及早进行调摄可以改善胎儿的体质,将很多疾病消弭于胚胎时期、未发之前,这正切合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本文以中医体质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女性的孕前、妊娠期、哺乳期三个阶段的体质调摄与小儿治未病
通过文献回顾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失眠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及临床症候,从中医体质角度探究体质与失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查阅失眠相关文献,研究分析中医体质与失眠的关系及临床症候.结果:不同体质类型与失眠的证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近年来失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情况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失眠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有所不同,而不同体质类型的失眠病症表现也各有特点,不同体质类型与失眠的证候具有一定的相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兼夹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及演变规律;方法:用中医传承辅助软件对199例患者的兼夹体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荨麻疹以2?4种偏颇体质兼夹为主,以"阳虚-气虚质"为主要兼夹体质类型;而其它偏颇体质可促进兼夹阳虚质或兼夹气虚质的形成.结论:慢性荨麻疹各偏颇体质间相互影响和促进;应充分重视阳虚质、气虚质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
骨关节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变,目前对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中西医均以缓解疼痛、减轻症状为主,且治疗效果有限,故应用中医体质学"三级预防"思想与健康管理相结合,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角度指导骨关节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提前控制,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的干预方案.
目的:调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王琦中医体质九分法对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09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调查显示:2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平和质0例、气虚质12例、阳虚质39例、阴虚质18例、湿热质41例、痰湿质21例、瘀血质58例、气郁质17例、特禀质3例.结论:瘀血质、湿热质、阳虚质3种类型明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体质类型.
目的:探究血脂异常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CBMdisc、PubMed及Embase数据库,对纳入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12890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是血脂异常的保护性因素(OR=0.62,95%CI0.47~0.82),痰湿质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2.50,95%CI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的精神,近几年,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推进社区中医药建设,充分运用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扎实推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今后将继续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覆盖小营地区、服务功能更完善、中医药特色突
通过整合临床各科室资源,分别从体质教育、体质护理、体质管理、围手术期体质干预、中风后体质干预等多方位入手综合干预偏颇体质,并逐步向一站式健康托管的理念发展,以达到缓解患者病痛、治疗患者病症、改善患者偏颇体质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偏颇体质易发疾病的形成的效果,从而实现中医"治未病"的目的,现将经验分享给大家,以餍同道.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中医体质健康管理能力,并寻求改善方案.方法:对浙江省内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中医体质健康管理培训,前后通过问卷考核方式评估效果.结果:培训前:中医药学历及高学历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在体质基础理论模块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模块(P<0.05);培训后:各组问卷得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替提升(P<0.01),其中部分类别组提升幅度较大;各组在各内容模块得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替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