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随着2018年平昌奥运会结束,进入北京2022冬奥会时间,作为东道主,除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冰上项目外,雪上项目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作为奥运优势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的注意。自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我国在该项目获得首枚金牌开始,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获得了多枚世界杯金牌。2006年终于在都灵奥运会取得金牌。但是在以后的奥运会上虽然在参赛人数上一直处于强势地位,但男、女运动员在难度动作储备、适应比赛新规则、提高落地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故而多次争取金牌失败。从技术统计结果上看,我国选手在空中动作分数上与国际一线选手相比没有弱势,尤其是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瑞士等运动员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是在对训练、比赛现场的观察中发现我国选手在训练比赛中对着陆过程非常谨慎,对着陆坡安全要求较高。而在重要比赛中,关键跳次的发挥中着陆质量问题较为突出。沈阳体育学院佟永典、闫红光等学者对这一项目的落地进行过力学分析,给出了一些针对不同运动员的训练建议。但是这些建议并不能全部在运动队里实施,主要原因之一是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对空中、落地过程中某一环节的微小调节难以掌握,尤其是速度控制目标与实现手段之间缺少相关研究。另一方面,在国家队训练中,教练员安排的空中训练过多,爱到"落地质量是由空中或出台前的速度决定的"这一指导思想影响较大,但是落地的成功率却与最后成绩相关最大,从近三个赛季,对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重点运动员的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中发现,我国选手在空中动作完成后对着陆技术与着陆准备技术没有统一的要求和相应的训练。不同的运动员在不同时期爱不同的教练员训练观点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的着陆技术。这一点同样出现在国际选手中。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ar Xiv预印本网站对相关主题进行关键词及全文检索,阅读近10年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体操跳马、蹦床等项目中、英文论文。2.2专家访谈法利用作者作为国家队科研教练期间,针对这一研究课题对国家队4名技术教练、2名前国家队教练及2名国家队主力选手和1名青年女子选手进行访谈。2.3观察法对2016-2017赛季、2017-2018赛季中国际比赛中我国主力选手比赛录像、国际优秀选手的比赛录像进行系统观察,根据国际雪联公布的比赛成绩着陆分进行二元分类,依据比赛规则和比赛录像确定着陆分数的临界值。对不同选手、不同技术动作的着陆效果进行分类比较,分析落地着陆技术的关键点及合理技术运用力学数据。研究结果:3.1我国训练体系中,对着陆技术研究较少,训练中对着陆过程控制较保守,坚持"出台速度宁可不足,也不是超过"的思路。这一理念与近几届奥运比赛关键跳次上速度不够、着陆时空不够高度相关。3.2国际级裁判、教练员普通对澳大利亚选手Danielle的空中姿态、落地效果认可度高。3.3 Danielle在最后一周倒立状态时开始拉长身体力矩,控制转动惯量。3.4 Danielle准备落地阶段手臂快速从垂直指向地面过渡到水平向前,并保持。通过控制手臂与上体之间的角度固定,带动上体平行于水平面,并保持。3.5 Danielle触雪阶段利用屈髋,下肢继续利用转动惯量,雪板主动准备接触着陆坡。3.6 Danielle这一技术能保持雪板平行于着陆坡,下肢与着陆坡垂直,手臂前伸与地平线平行,做好上臂与下肢连接,上体尽量挺直,重心位于上体中心与前脚掌连线上,准备缓冲。3.7 Danielle的缓冲阶段是使用手臂继续向前平伸保持平衡,利用屈膝缓冲。研究结论:4.1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训练过程中对速度的保守控制较大程度上与奥运会比赛中几个关键跳次着陆失败相关。4.2澳大利亚选手Danielle在着陆技术在生物力学分析上表现相对更为合理。4.3运动员在合理速度控制下,着陆前应拉长身体转动半径,有利于提高着陆成功率。4.4运动员接触着陆坡前后应利用屈髋、屈膝缓冲冲击力,并保持上肢状态,使身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