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0307号台风“伊布都”和0312号台风“科罗旺”在起源地、移动路径、登陆地点和强度方面有一定的相似,它们给深圳造成的影响特别是降水主要是台风外围云系带来的,但这两个台风在登陆前后给深圳市带来的降水和风力有明显差异。本文对这两个都在粤西登陆的台风进行了对比分析,试图找出这两个台风外围造成降水明显差异的原因,为今后预报此类的台风降水找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307号台风“伊布都”和0312号台风“科罗旺”在起源地、移动路径、登陆地点和强度方面有一定的相似,它们给深圳造成的影响特别是降水主要是台风外围云系带来的,但这两个台风在登陆前后给深圳市带来的降水和风力有明显差异。本文对这两个都在粤西登陆的台风进行了对比分析,试图找出这两个台风外围造成降水明显差异的原因,为今后预报此类的台风降水找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其他文献
采用中尺度地面加密观测资料,雷达资料,NECP1°×1°再分析场资料,分析2005年Matsa台风登陆后24小时浙江雨量分布的特征,雨量中心在台风登陆后,在右前方沿海地区滞留。从不同尺度来分析造成局地强降水的可能原因,台风东西不对称,东南沿海有持续水汽和能量输送,是主要原因。
本文对事隔多年震惊中外的7503“妮娜”台风对河南带来世界之最的洪涝灾害,再次分析和回顾。并对2005年给河南造成暴雨的0505“海棠”台风进行天气系统、中尺度物理量场、动力气象学等对比分析。从中对台风的预报得出一些新的观点和启示。
2005年7月31日,“麦莎”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上生成后,8月1日08时加强为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并不断加强。本文介绍了麦莎暴雨的的物理量分析,阐述了台风路径分析和ECM模式检验。
本文统计1991年~2005年进入规定区20~28°N,114~125°E区域的热带气旋和相应的降水资料,利用0.6×0.6 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热带气旋后部暴雨的环境场、物理量场,探讨不同的环流背景和动力场、热力场对热带气旋后部暴雨的作用,提炼热带气旋后部暴雨的概念预报模式或判别指标,供实际预报业务使用。
夏季,是我国北方暴雨和大暴雨多发季节,也是低纬的热带系统发展最活跃的时期。研究表明,热带气旋(台风)和中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和造成北方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基础。统计表明,在1970-2003年的35年间,陕西发生极值暴雨降水事件共有22次,其中有台风影响和参与的多达19次,相关率接近87%。本文主要从数值模拟、卫星云图及动力分析等角度,揭示两次大暴雨过程中台风活动对强降水影响作用及其对预报有提示
这次台风登陆后受中纬度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和低纬度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在复杂地形影响下,从低气压中心形成一条由西北风或东北风和西南风之间的辐合线,呈东北西南向,称为季风槽,是这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暴雨落区就在季风槽附近。季风槽的长久维持,是强降雨持续的原因。本文介绍了环境场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
孟加拉湾属于印度洋的一个海湾,是全球八个热带气旋易发生的地区之一。孟加拉湾风暴(以下简称孟湾风暴)偏北方向移动,可对孟加拉国和青藏高原形成重大影响,常出现大海潮和暴风雪等严重灾害;偏东方向移动,可对缅甸、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有较大影响,是造成我国西南地区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偏西方向移动,可对印度、斯里兰卡等国造成重大影响。本文介紹了孟湾风暴时空分布特征,浅谈了孟湾TS的生命史,阐述了孟湾T
台风登陆前后天气与台风本身结构特征有显著差异。有的台风一触及陆地即很快消失,有的台风在陆地上可以维持3-5天不消。本文对台风黑格比现场观测的雷达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黄蜂的观测实验资料进行一定的比较研究。
华南是我国受台风侵袭最频繁的地区,在华南登陆的台风约占全国的63.4%[1]。近年来,我国的气象工作者对影响华南的台风做了许多研究,但限于资料和研究工具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华南台风登陆过程的研究尚不多,尤其是关于华南地形、下垫面条件等对登陆台风影响的研究就更少。台风Utor(0104)于2001年7月6日00时(UTC,下同)在广东汕尾地区登陆,带来比较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
0307号台风“伊布都”始发于菲律宾以东洋面,7月17日发展为热带风暴,20日凌晨加强为台风(中心风力12级,35米/秒),之后向西北移动,强度继续加强,中心风力达50米/秒。22日18时穿过菲律宾中北部进入南海,中心风力45米/秒, 8级以上大风半径450公里,范围庞大,移动路径由西北折向西北偏西。本文介绍了一个“移径北翘台风”的环流及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