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普资源作用于科创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深圳市盐田区为例

来源 :第二届科普教育与创作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s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来,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创客教育被提到了一个教育的高地.深圳市盐田区结合自身的特点,提出以STEM教育、创客教育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为代表的创新教育形式来构建科创教育体系.通过两年多的探索,我们发现,积极引进优质的科普资源可以更好地辅助科创教育并完善科创教育大生态的建设。本文从科普资源的定义、科普资源对科创教育的积极作用及其困惑进行介绍。
其他文献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其客观规律.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等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阐明了在新时代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是继承发展中华
齐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科学谋划齐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做好齐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扎实推进齐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组织实施。
本次调研通过对全国省级文化(群艺)馆公号的研究,勾勒其整体概况,发现其传播亮点和存在问题,希望能够为文化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有效对接群众需求,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解中国高校科普网站建设的现状,本文以2017年9月21日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42所高校为调查对象,对其科普网站建设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中国高校科普网站建设存在数量少、内容陈旧、用户体验感差以及创作人才短缺、面临移动端冲击等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中国高校科普网站的建设与发展.
大学科学实验室是重要的科普资源之一,在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基于“大学科普教育资源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本文首先明晰科普资源和大学社会职能的概念,结合优秀的科学实验室科普案例分析展现当代大学科学实验室科普资源的利用现状,总结目前科学实验室科普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期对大学科学实验室科普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快速进步而涌现出大量的新兴媒体,迅速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人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人.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重要的传播渠道,在科普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中微博科普教育的特点进行讨论,并对微博科普教育
科普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教育形式,它通过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来开展科学普及工作.而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教育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地给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本文从科技馆开展科普创作的展示形式出发,对科技馆在开展科普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分析,进而对如何在科技馆现有科普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科普创作的发展提出建议.
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快速变化,受众对于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在这个以受众为核心的时代,微博的碎片化、“微内容”对受众产生不同程度的满足,同时也产生了对信息的过度消费.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得出受众对微博的使用动机和需求获得的满足程度,考察大众传播给受众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微博的使用进行研究,对微博中存在的现象进一步研究,认清微博产生认知或需求满
“钱学森之问”引发了对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的探讨,对此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已迈出了第一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的实践情况—改革从课堂教学突破,《北京教育》也做了专题报道。《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思路、举措,要加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很长,在实践过程中需不断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实践将面临解决我国教育新思路、科教机制新问题、科教方法探索和实践
普通中学科技教育兼有科学普及和学术教育的任务,校内外科技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推进中学科技教育任务的落实.科技活动是促进普通中学校内外科技教育结合的基本途径,能够通过教育目的互补、教育内容呼应、教育方式配合、学习评价综合等方式促进校内外科技教育的结合并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