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阐述了中国慢性肾病合并结核病防治和管理专家共识,介绍了结核病的危险性和流行病学,指出慢性肾病合并结核病确诊困难性,主要阐述了慢性肾病合并结核病防治、管理和医护人员防护。
【机 构】
: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专业分会
【出 处】
:
第九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暨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中国慢性肾病合并结核病防治和管理专家共识,介绍了结核病的危险性和流行病学,指出慢性肾病合并结核病确诊困难性,主要阐述了慢性肾病合并结核病防治、管理和医护人员防护。
其他文献
老年透析患者日益增多,而往往因为基础病和血管条件等限制血管通路的选择,应根据老年患者具体情况结合各种类型血管通路的特点进行策划,在考虑建立何种类型保证成功率的同时,还应考虑通路使用的便利和并发症等问题,因为老年人的特点,在建立和维护操作过程中要更为细致,严格。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充分血液透析(HD)的基石.中心静脉导管(CVC)是最常用的初始血管通路.来自最近的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RDS)报告的数据表明,在需要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中,CVC的使用率仍高达80%.然而,CVC的使用与炎症,感染,血栓形成,狭窄和导管故障等密切相关,这将显著增加HD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应该提倡避免导管作为初始和长期的血管通路,以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高负
本文解读了铁状态监测指标,铁调素/运铁素轴是铁代谢的重要调节系统,%HRC、CHr、Ret-He是评价铁缺乏的首选指标,TAst联合Perritin可以作为替代指标,需要综合评估铁状态相关指标,来判断CKD病人铁状态,铁剂是一把双刃剑,补铁需谨慎,铁过载相关损伤值得关注。
本文阐述了AKI开始RRT和结束治疗时机,包括何时开始急性RRT(包括AKI和非AKI适应证)、什么是特定病人最合适的治疗方式、RRT如何与其他体外治疗模式整合、什么时候考虑模式转换(CRRT,IRRT,杂合模式)何时撤离RRT。
本文主要阐述了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了血透中心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因素,介绍了卫生部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
研究证实了终末期肾病患者,尤其是血液透析患者相比普通人群丙肝患病率更高,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显著增加主要与透析时间、种族、性别、HBV感染、是否行肾移植、饮酒及药物滥用等因素有关.HCV感染是ESRD患者eGFR快速下降的独立预测因子.标准的HCV治疗如干扰素、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已成功应用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随着新型直接抗病毒药出现,无干扰素治疗方案的推出,HCV感染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本文阐述了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原因,包括血管本身因素、血管重构血流动力学影响因素、使用时间、方法、护理。提出了不良对策:术前评估、检查和术后监测、干预。
本文阐述了梅毒螺旋体及检验指标,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不能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应结合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结果进行诊断。介绍了梅毒药物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
CKD状态下肠道菌群组成的具体改变:在课题组前期工作中,亦发现尿毒症患者及大鼠肠道菌群谱发生了改变,益生菌减少,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增多.Vaziri et al.等发现CKD5期患者肠道中具有尿素酶,尿酸酶以及对甲酚和吲哚形成酶的细菌增多,而具有短链脂肪酸SCFA形成酶的细菌减少.高膳食纤维饮食、吸附剂的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应用都可以通过改善细菌代谢、吸附肠道毒素、调节菌群谱等不同的环节改善CKD肠道
血透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远高于肾功能正常的人群,恶性肿瘤也是血透患者继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之后的第三位死因.血透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免疫功能失调、病毒感染、透析前服用细胞毒性药物、营养不良、DNA修复机制的改变等.恶性肿瘤血透患者的治疗需考虑患者残余肾功能、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能否被透析膜清除及化疗相关的透析时间等。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分子机制的进一步认识,许多新型的分子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