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目的分析611例痿证住院患者证型与治法。2.1方法临床资料2.1.1病例来源广东省中医院电子住院病历系统。2.1.2纳入标准出院中医诊断为"痿证(病)"、"痿软麻木"的病历资料。2.1.3排除标准(1)因骨退行性变及关节病变诊断为"痿病"。(2)因手术所致的"痿病"患者。(3)周期性麻痹患者。(4)伴有严重的造血系统及心、脑、肾疾病或精神病患者。(5)临床四诊资料不完善的"痿病"患者。(6)因病情进展较快或伴发严重并发症而转科或转院治疗及住院时间小于1周的患者。2.1.4中医证候筛选《中医内科学》(第5、6、7版)《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脑病学》《实用中医脑病学》《中医脑病证治》《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2研究方法采集"痿病"患者信息完成收集表,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3.1"痿病"发病特点3.1.1年龄及性别构成平均发病年龄45.33±18.34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上升,60岁以后呈下降趋势,中老年为高发人群。性别上,男性:女性=1.25:1,≤20岁、51-60岁男性居多,构成比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考虑与此阶段疾病构成相关。3.1.2疾病构成情况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137例,居各疾病之首,其为我科专科病种,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多发性硬化患者65例,居第二位。湿热证、阴虚证可能影响其发病,岭南气候多湿热,推测发病率可能受到气候影响。3.1.3"痿病"患者就诊、并发症情况:平均就诊频次为4.00±2.49,反复就诊考虑受到了诊断、治疗、个别疾病预后差等多种因素影响。肺部、泌尿系感染为常见并发症,与患者呼吸及自主神经功能有关,因此依据病情特点及早评估、防治并发症,有利于改善预后及节约医疗资源。结论 611例"痿病"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病位—脾、肺、肝、肾;病机--以本虚为主,气虚证、脾虚证、肾虚证居多,夹瘀血,或湿邪、痰邪;病因—因虚致痿、因实致痿;急、慢性病程"痿病"证候分布及演变趋势不同,病程中虚实夹杂"证居多,最终"久病致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