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长教授从事周围血管病的临床研究诊治工作40余年,在周围血管病的各个领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水肿是周围血管病最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不难辨识,陈淑长认为总的病机为血癖湿阻,活血祛湿为治肿的基本治则,贯穿于各法之中,同时应辨清主次兼症,寒热虚实,综合灵活应用以上治肿六法,临床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配合阳和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凝血瘀证19例的疗效方法:将3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9例,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胶囊配合阳和汤,对照组:采用阳和汤治疗。连续治疗15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府逐瘀胶囊组方特色突出,与阳和汤联合服用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面效果良好。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足随机分为芪甲糖足丸治疗组(n=80)例,西药胰激肽释放酶对照组(n=40)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0%,总有效率95%。芪甲糖足丸治疗组明显优于胰激肽释放酶对照组(P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己在临床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前常用的干细胞的注射方法存在归巢到缺血部位的干细胞数目较少以及局部注射到缺血部位的干细胞的活力较低等缺点。辨证循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可能通过提高干细胞的归巢率和存活率,进而提高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有效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人群生存质量,减少截肢和致残率。方法:积极控制基础病,动静脉联合给药。结果:A、B两组疗效比较,有效率A组高于B组。结论:发现诊断线索及早就诊;发现肢体远端麻木,发凉等“预警信号”应进一步检查;治疗方法应实施动静脉联合用药:具体方法应体现个体化;基础病和并发症应同时积极合理用药;治疗过程要阶段性和长期性并重;延长疗程可以提高疗效并可以减少截肢致残
本文运用现代影像学技术,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动脉病变情况并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TrASC Ⅱ分型与ASO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以丰富临床的诊断方法,指导临床的治疗原则。
糖尿病足是指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属中医脱疽范畴。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其致残率及致死率高。本文首先分析了糖尿病足的病因机制,指出感染严重的糖尿病足的治疗应以中药清热解毒、滋阴为主,针对不同的创面选择不用的外用药以及清创的方式,湿性愈合要求有合适的湿度和湿性平衡,应认真区分细菌定植和临床感染,最后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大势所趋
目的:回顾性分析2例临床病变进展迅速的坏死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2006.10-2008.5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武警部队周围血管病治疗中心收治的2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病变进展迅速的坏死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病变进展迅速的坏死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沉和C一反应蛋白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激素全部撤减完,创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中老年常见的周围动脉疾病,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的局部表现。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等与ASO发病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北京市东城区永外地区60岁以上居民ASO患病情况,对ASO常见中医证候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为社区一、二级预防奠定基础。
目的:探讨TLRs(TLR2、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病中的作用及消栓通脉颗粒治疗DVT的靶点与机制。方法:60例急性期DVT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30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组。RT-PCR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TLR4、IL-6、TNFα、IFNγ,mRNA表达,测量患肢肢围变化,观察静脉再通情况。 结果:DVT患者外周TLR2、TL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