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量氟伐他汀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o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负荷量氟伐他汀(80 mg/kg)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存在第二时相保护作用,并比较其与缺血预适应两时相保护作用的强弱.方法: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7只.其中:氟伐他汀预处理组(F-1~F-8 组)分别于冠状动脉缺血前1 h、2 h、4 h、6 h、12 h、24 h、48 h、72 h以氟伐他汀80 mg/Kg灌胃;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适应快速相组(IPC-1 组)、缺血预适应延迟相组(IPC-2组)术前灌胃等量生理盐水.Sham 组开胸后关胸静置150 min;IPC-1 组制备为大鼠在体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模型;IPC-2组制备为大鼠在体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模型;余各制备为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记录各组心律失常情况;检测血清LDH、CK-MB;伊文氏蓝及TTC染色标测缺血及坏死心肌;光镜及射电镜下比较各组损伤最严重部位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各组与Sham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荷量氟伐他汀预处理(80 mg/kg)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存在两个时相,第一时相迅速而强大,约1h即可存在,持续6h左右;第二时相作用较弱,约24 h后出现,持续时间大于48 h。相较于缺血预适应,氟伐他汀预处理之保护作用的第一时相稍弱,但其第二时相在减轻心肌梗死程度方面似乎强于IPC;在减轻心肌缺血程度,减少心律失常,降低血清LDH及CK-MB水平及维持心肌细胞微结构完整性等方面与缺血预适应相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GPR30的激动剂G-1是否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新生内膜的形成.方法:细胞计数、WST-1和Brdu掺入法用于检测G-1是否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扫描验证G-1对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微管的影响。结果: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GPR30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有表达。实验发现,G-1抑制了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G-1抑制了细胞数量增长和Brdu的掺入。G-
目的:证实HP经由HIF-1通路活化BMSCs中的糖原合成,从而维持BMSCs在缺氧/缺血环境中的存活,进而提升其治疗潜能。方法:BMSCs分离自GFP转基因小鼠,经HP(1% O2处理24小时)后,检测细胞内糖原含量并染色。细胞经糖原合酶1 siRNA或对照siRNA处理后:(1)置于低氧无糖培养基中进行饥饿,检测其抗凋亡能力;(2)注入小鼠缺血肌肉中,利用小动物活体细胞示踪以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
目的:对β-AR的非选择性激动剂(Isoproterenol,ISO)异丙基肾上腺素引起的早起心脏炎症反应进行多时间点的分析。方法:雄性C57小鼠给予皮下注射ISO 5mg/kg/day,分别在给药后3小时、6小时、12小时、1天、3天、7天和14天进行心脏取材,留取乳头肌水平的心肌组织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余心脏组织匀浆后进行细胞因子芯片分析,芯片结果分别行Gen
目的:观察AngⅡ对VEC自噬的影响,并初步探讨AngⅡ诱导VEC自噬的可能机制.方法:以EA. hy926血管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结果:EA细胞经AngⅡ刺激后细胞内ROS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自噬体形成明显增加;3-MA或NAC可显著抑制EA细胞中AngⅡ诱导的LC3-Ⅱ蛋白表达与自噬体形成。结论:研究发现AngⅡ能够增强VEC中ROS的产生,而且AngⅡ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评价并探讨预测手术疗效的新方法。方法:收集1992年-2010年诊断为TAPVC并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TAPVC矫治术治疗的292例患者围手术期病人资料以及手术出院后资料。结果:按OR大小排序,logistic回归得出TAPVC住院死亡
目的:了解经过本院老年内科门诊系统治疗的老年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现状.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住院的老年患者256例,测定血糖、血脂水平,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相关指南推荐的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值判断达标情况.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间上述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结果:入选者中81.6%合并高血压,24小时、白天及夜间平均血压达标率分别为75.6%, 82.
会议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寻找新发房颤的预测因素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评估.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收住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心脏监护室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监护室治疗期间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24小时持续心电监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新发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心脏超声检测指标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方面的
目的:观察VGSC阻断剂苯妥英钠脂质体(phenytoin-liposome,PHT-lipo)对单核/巨噬细胞进行靶向性干预后,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组织修复和心室重塑的调节作用.方法: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VGSCs亚型的表达和PHT作用于不同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后表型标志物的表达。结果:1)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中有表达的VGSCs是:NaV1.1,NaV1.3,NaV1.
目的:探讨GABA-A受体激动剂及拮抗剂对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apoE-/-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印防己毒素组、高脂饮食+荷包牡丹碱组、高脂饮食+托吡酯组.进行临床研究。结果:与高脂组比较,托吡酯组脂质斑块的面积、胶原纤维的含量、巨噬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印防己毒素和荷包牡丹碱组呈现相反的趋势;斑块内CD3+T淋巴细胞的数目在各组之间没有差异;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