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全球温度年代和年代际变化的区域特征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多窗谱方法(MTM),对全球各区域平均温度序列进行多种信号的检测、重构,着重分析不同区域温度年代和年代际变化的演变特征及其遥相关特点,初步研究显著年代际振荡信号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年代至世纪尺度温度变化的显著信号有准70年波动和准30~50年、准20~30年、准15年、准7~10年多种时间尺度的振荡,其中准70年波动主要存在于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的中高纬度;准30~50年振荡则覆盖了除部分中纬度海域以外的大部分海陆表面,其演变特征基本相似,全球年平均温度序列中的显著年代际振荡信号主要反映了这一振荡信号;准20~30年振荡则主要集中于大洋的中纬度和副热带纬度,且具有沿副热带海洋环流传播的特点;准15年振荡主要位于热带太平洋海域,自1930年后,该信号与北太平洋中纬度准20~30年振荡反位相;准7~10振荡则主要集中于北大西洋及北半球中高纬陆地.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1951~2003年广州逐日地面气温、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近50年来冬半年(头年10月-次年3月)影响广东的强冷空气的变化特征及其存在
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分解将降水场分解为特征向量和时间系数,利用周期分析方法延长时间系数,再利用延长后的时间系数和特征向量求出预测的降水场.
目的 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pvMSP1-19基因,构建大肠埃希菌-穿梭质粒PMV261/pvMSP1-19和电转化耻垢分枝杆菌.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的pvMSP1-19基因,克
目的为了解我国2006~2012年消除麻疹的疫苗需求。方法依据我国消除麻疹策略和免疫程序的调整,对疫苗的需求提供一个宏观测算。结果2006~2012年全国麻疹疫苗(MV)总需要量为8.0
本工作利用HadleyCentreforClimatePrediction&Research,MeterorologicalOfficeofUK的1903-1999年月平均海温资料(Rayner1996)以及1960-1999年NCEP/NCAR大气环流月平均资料,
目的 对哈尔滨市污水处理厂原水中隐孢子虫进行分子鉴定.方法 提取污水处理厂原水中的隐孢子虫基因组DNA,对其18S rRNA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通过序列分析确定隐孢子虫虫种,并
以128.5°E为界,沿27°N北太平洋西边界流输送可以分成呈明显负相关的东、西两段.其西段,即黑潮主要参与副热带环流(STG)和经向环流(STC);东段主要参与日本东南的反气旋式涡
会议
目的观察曼氏裂头蚴实验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疗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将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1~3组分别经口接种1、5、1条裂头蚴,1组和2组于感染后3
用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研究了1948-2001年全球(南极除外)及其大尺度区域陆地6-8月的旱涝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950S-1970S为全球洪涝多发期,1980S-1990S为全
会议
本文利用中国500年旱涝分布图集和代表站1953-2000年的5-9月降水总量,建立了汉江流域和长江上中游流域近531年的旱涝等级序列.依据10年时段内旱涝等级与出现次数建立了评估年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