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综合造型设计基础》课程历经了三十多年的艰辛发展历程.在该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发展四部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和相关课程、课题等.课程的重点在于综合研究形态的造型及成型规律,强调建立在形态、材料、结构、成型工艺基础之上的“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应用研究,而综合性和案例性的研究是其主要特点.本课程的建设不仅为本院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出 处】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实验学校年会(第十五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综合造型设计基础》课程历经了三十多年的艰辛发展历程.在该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发展四部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和相关课程、课题等.课程的重点在于综合研究形态的造型及成型规律,强调建立在形态、材料、结构、成型工艺基础之上的“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应用研究,而综合性和案例性的研究是其主要特点.本课程的建设不仅为本院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锤炼了师资队伍,带动了科研课题研究和实验室建设的良性发展,促进了本院与国内外设计院校的学术交流和研究.
其他文献
自然界是人类智慧的导师,人类与自然本为一体.我们的孩子对大自然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大自然是开启儿童智慧和心灵之窗的钥匙.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AAAA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的特色.作为一名景区工作者,每天都感悟着一草一木间的美,与大自然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针对现在孩子普遍具有的“自然缺失症”,渴望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唤起他们最纯真的天性.
从荒野地区到城市公园,户外游客带来的环境冲击广泛而深远,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旨在传播低环境影响的最佳实践,以本地化的方法普及负责任的旅行和生活方式.近五年来,扎根城市公园,把无痕山林的本土实践和创新——多方参与营造“无痕公园”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行动路径和策略.以落地上海光明生态园的达拉自然探索基地为例,尝试运用郊野公园的自然资源,以低冲击的环境设计保留公园野趣,为青少年自然教育
由于公众对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够了解,所以人在与动物在相处过程中常常做出不恰当的举动.寿山国家自然公园发生的人猴冲突亦是如此.本文通过对能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出人猴冲突的缘由,并透过课程解决冲突.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让更多人懂得认识动物、了解动物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根据专业美术高中学生的学情和教师长期连贯教学中的心理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总结.这项研究的对象是高中美术学生,在从高一到高三参加美术高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到课堂的五个突破,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成为常态.在教师心理素养上,要做到用心教学,实现心志、心态、心思、心法、心计、心得“六位一体”心理素养的综合提升,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写生训练对于美术教学意义重大.无论中画西画,都是从写生开始建立对绘画对象的认识.写生训练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抓形能力,其效果与对着照片造型大不相同.在写生训练中一项基础的教学内容就是认识并理解形体结构.写生还能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空间透视,同时积累取景和构图的素材.总之,中学美术教育不应只为考试而教学,更应重视写生这一培养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基础训练内容.
经常会以与描绘对象的像与不像作为一个评判标准,但是以人文素养提升为目标的美术教学,应该脱离这个标准,建立以“审美”为核心的判断标准.在教学中,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审美的方法与特点,从而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保持对绘画的热情,并能够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参与到美的创造之中.
绘画的艺术语言是画家进行形象思维,并把这种思维转化为物质形式的手段,就它的本身存在而言,并不具有艺术形式意义,只有当它们被按照美的规律以某种特有的组合塑造成艺术形象,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才能构成艺术形式.作为一个画家应当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提炼以致加工改造,扬长避短,选取自己擅长的创作方法与表现形式去反映生活,从而使心灵得以感性的显现,作品中任何表现手段的变化、夸张都在强烈地体现着画家的
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艺术修养的培养和提高,然而在今天的高中应试美术教育中,艺术修养教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基础训练应该包含了艺术修养上的要求,如果做到技术训练同艺术规律相结合,则能够实现综合提高.如果在训练中,关注观察方法、造型规律,尊重教学实践的规律,则在技术训练环节就能形成良好的效应.另外,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也是融合艺术修养与应试美术教育的重要基础.
在绘画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老师讲解,然后学生按照程序进行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引导学生按照学习过程、内容去读画,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从而形成主动分析对象、形成主观认知的能力.
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立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转变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是美术及其他艺术课程与教学的直接目标.中小学各段都有美术教学,且总体上都服务于美育或审美素养的发展,但各段在具体目标、内容及方法上会有所侧重.在中学阶段,美术教学是促进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可以从审美认知、审美欣赏、审美表现三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