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古镇的脚印看文化与城镇建设的关系

来源 :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三届二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普遍面临着一个既尖锐、又现实的问题:在城镇化建设中怎样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怎样利用优质的传统文化来促进城镇化建设?面对这一问题,表面看似乎不应有什么分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显露出了许多矛盾和争议,已经对城镇化建设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对优质传统文化在城镇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笔者利用孟河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机会,进行乡土调查,力求从这一古镇漫长的发展史中去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其他文献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对自我与环境认识不足、缺乏职业精神和职业观念不端正等现状对生涯发展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生涯发展教育价值目标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探讨了如何应用阶梯法在生涯发展教育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本研究采用团体沙盘这一咨询技术,帮助大学女生寝室4名成员改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沟通技巧,化解寝室矛盾.团体成员在非评价性的团体沙盘游戏中能体会到在人际交往中沟通的重要性,理解每个人的独特性,彼此互相接纳;即使在交流沟通中出现误解,团体成员也能利用沟通去澄清,学习更好地合作,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还能体验到人际交往中的负性情绪,有能量为团体其他成员提供支持与帮助;团体成员们还表示当自己站在对
专职心理咨询师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核心力量,然长期来这支队伍的整体状况却如在雾中.本课题第一次将上海高校专职咨询师的基本情况调查清楚并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就进一步加强咨询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总结本人28年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与同行的体会,认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及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伦理困境.
儿童家庭中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是家庭成员特别是父祖辈根据个体道德的生长规律,在家庭中对儿童的道德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反复训练,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心理,凝结为道德品质的培养方法,也是儿童道德素质生成链条上的关键一环.抓好、做实这项工作,对于他们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巩固,对于合格公民的造就,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正处在十字路口,相信中国拥有选择正确道路的能力,通过教育层面的改革选择正确的方向。家庭层面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层面影响,但家庭层面应该有一个独立的方向性,不应该完全受到经济层面的影响,包含现在科技及互联网时代对家庭的引领。中国是目前存在教育沙漠的地带,如何改变,这是一个重点。只有在危机时才有机遇,因此认为中国作为一条成长和腾飞中的巨龙,能战胜这一点。通过5000年的发展,这条巨龙没有落后过,只
民国时期,一些政治家和教育家重视和研究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教育,不仅进行了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教育的研究,提出了家校合作教育思想,而且许多中小学以恳谈会的形式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实践。这些研究和实践在当时世界发达国家学校教育中都居领先水平,为民国时期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奠定了雄厚基础,因此很值得当今教育专家和学者认真挖掘和探讨,同时也对当今学校教育开展家校合作教育给予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家庭教育中对于过程的重视和强调一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而规则的制定和遵守就是重视和强调过程的非常具体的事项,其在家庭教育中应该起着核心的作用。
近几年,潍坊市基础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中考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管办评分管理体制改革等,使潍坊呈现出"轻负担、高质量、高满意度"的教育生态.其中,潍坊的家庭教育工作从2002年启动,经过多年默默耕耘,成为潍坊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在驱动力之一.
家庭和学校,有着共同的目标——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自然应是焦不离孟的一对合力.但在现实中,家和校却成了硬币相背而立的两面:一方坚持让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主要在学校,家庭只起辅助作用;另一方坚持孩子成长于家庭之中,家庭应该承担重要的教育责任.要解决问题,改变现状,与其单单指望家长素质提升,不如顺势而发。经过一番调研、思考与论证,我们发现:家校问题与商业经营领域内的商品供求关系有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