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4-羧基-4-羟基偶氮苯为偶氮苯化合物母体,经溴代烷取代、水解反应,再与S(-)-2-甲基-1-丁醇发生酯化反应,制备得到两种新型含手性碳原子的偶氮苯化合物,4-(羧酸-2-甲基丁酯基)-4-辛氧基偶氮苯(MBCO- Azo)和 4-(羧酸-2-甲基丁酯基)-4-(1-溴丁氧基)偶氮苯(MBCB-Azo)。
【机 构】
: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11014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4-羧基-4-羟基偶氮苯为偶氮苯化合物母体,经溴代烷取代、水解反应,再与S(-)-2-甲基-1-丁醇发生酯化反应,制备得到两种新型含手性碳原子的偶氮苯化合物,4-(羧酸-2-甲基丁酯基)-4-辛氧基偶氮苯(MBCO- Azo)和 4-(羧酸-2-甲基丁酯基)-4-(1-溴丁氧基)偶氮苯(MBCB-Azo)。
其他文献
9,10-二氢- 9-氧杂- 10-磷杂菲- 10-氧化物 (DOPO) 由于分子中存在P-C键,比一般的磷酸酯类阻燃效果更好,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酯等材料中表现出了优异的阻燃性能[1-2].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磷杂菲衍生物(Fig.1),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TGA和DSC测试了产物的热稳定性,TGA数据显示材料的起始热分解稳定均在300℃以上,DSC数据
磷酰拟卤((RO)2POX,X = CN,SCN,N3,OCN)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磷试剂,在许多有机化学研究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我们通过系统研究,建立了多种简便高效的合成方法。分别以亚磷酸酯或磷酰氯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室温、相转移催化、微波促进等)与氰化物反应,即可高收率地制备目标化合物[1-6]。
共轭的烯炔结构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同时也是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关键结构单元。其中,α,?-烯炔膦酸酯是一类含有共轭烯炔官能团且具有生物活性的重要的有机磷化合物。目前,α,?-烯炔膦酸酯主要通过1-炔基膦酸酯与卤化氢加成生成卤代烯基膦酸酯后,再与端炔发生取代反应而制得。我们发现1-炔基膦酸酯与端炔可以直接发生Michael加成生成α,?-烯炔膦酸酯。该方法不仅反应步骤少,而且操作简单
β-羰基膦酸酯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最重要的应用包括高立体选择性的HWE (Horner-Wadsworth- Emmons)反应等。我们开发了一种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原子经济性高的钯催化炔基膦酸酯水合反应生成β-羰基膦酸酯的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使用有毒的汞盐作催化剂,无需强酸,底物适用广,反应时间短,产率高。
磷元素参与了生命体系中几乎全部的生物化学过程,而这些反应大都经过五配位磷中间体完成,氢磷烷便是其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由于其含有P-H 键而具有一些特殊的反应活性,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1]。以苯丙氨酸与三氯化磷为原料,四氢呋喃做溶剂,在三乙胺的存在下生成一对非对映异构体双苯丙氨酸氢膦烷[2],我们应用这对异构体的溶解度差异,先进行粗分,再通过柱色谱分离提纯,收率为70-80%。在此基础上,我们
氨基酸五配位磷化合物在有机磷化学和生物化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生命化学过程,如酶的活性调节和信息传导等均涉及到五配位磷中间体[1]。经典的Atherton-Todd 反应是基于四配位氢亚磷酸酯的反应,该反应已被广泛用于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磷酰胺或磷酸酯类化合物[2]。但迄今为止,对于具有P-H键五配位氢膦烷的类Atherton-Todd 反应研究较少,仅对稠环氢膦烷进行了研究,对螺环氢膦烷的类Ath
氢膦烷是其中一类重要的五配位磷化合物,因其P-H 键具有一些特殊的反应活性,使得它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单分子氨基酸螺环氢膦烷由于结构不稳定,对其研究的较少,只有法国的MunozA 和Garrigues B 小组对其化学反应性质进行了研究[2].我们在合成单分子缬氨酸螺环氢膦烷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该类化合物与伯胺的类Atherton-Todd 反应,希望能够探索出以五配位单分子氨基酸氢
由于优异的光物理性能和良好的光稳定性,罗丹明类染料常被用作激光染料,荧光量子产率测量的参比标准物质,核酸序列测定,基因检测以及疾病诊断的标记试剂等[])。罗丹明类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近几年吸引了很多科学家的注意,从探针识别的机理来说主要是基于罗丹明衍生物螺酰胺环的“关-开”机理,闭合时没有颜色,也没有荧光,识别客体后,探针的螺环被打开而产生颜色和强荧光。近几年来,通过引入新的识别基团并调整其和罗丹明
本文研究了核酸类似物Morpholino对其互补DNA在金电极表面上的抗酶切保护作用。我们通过在金电极表面分别修饰DNA和相应序列的morpholino单链,然后分别同标有亚甲基蓝的DNA单链杂交,之后将该电极在含有脱氧核糖核酸I型酶(DNase Ⅰ)的溶液中进行酶切反应,同时用循环伏安法实时测定电化学信号大小随时间的改变来确定酶切反应的速度。
作为目前最先进的实用化二次电池体系,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并已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对于大容量、高功率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约它实际普及使用的关键是电池的安全性,即在各种复杂的运行条件下,存在突发性爆炸和燃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