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2019年9月治疗285例患者。其中女性201例,男性75例。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57岁。病程1个月~60年。疾病类型:顽固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98例,顽固性失眠83例,焦虑症56例,头晕耳鸣11例,腰部以上带状疱疹后神经疼8例,面部疾病(面神经麻痹、咀嚼肌功能障碍等) 6例,雷诺氏病5例,痛经12例,顽固性原发高血压6例。采用线阵高频探头,频率为5—14MHz,设置肌骨条件。患者取仰卧位,行左颈侧注射时头向右侧倾斜,反之亦然。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涂抹消毒耦合剂,探头置于锁骨上窝,寻找第六颈椎前结节,选择好进针途径。操作医生于探头外侧端平面内进针,进针角度约30~45度,针尖抵达颈长肌前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回抽无回血,再将1%利多卡因4mml缓慢推注,注射完毕将针拔出。观察治疗侧出现的霍纳(Homer)征,(即:眼睑下垂、瞳孔缩小、鼻塞、面色潮红等)。表明阻滞成功。患者平卧15~20分钟,当患者无头晕及其它不适感时可离开观察室。结果:285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的星状神经节阻滞均一次成功。全部出现霍纳(Homer)征。术中可实时清晰显示进针及注药的全过程。术后未出现出血、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98例疼痛患者治疗1~2个疗程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疼痛严重者缓解尤为明显。失眠、焦虑症患者90%以上得到明显的改善,并停止服用安眠药和抗焦虑药。其他疾病均有明显疗效。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减轻交感神经介导的各种疼痛,可恢复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造成的交感迷走平衡的破坏,改善组织器官的血供,调节内分泌的异常变化,从而能极大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引导下的星状神经节阻滞,定位准确,实时动态下穿刺注射,减少了用药剂量,避免了神经、血管损伤,达到了精准、安全、副损伤少,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