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肽类物质,按其等电点(PI)的不同,可分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PI为9.6,分子量为18 ku;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PI为5.6,分子量为16ku。两种结构的相关性为50%,对热和酸均不稳定,生物学活性范围相同,并通过作用于同样的细胞表面受体群发挥作用。bFGF的生物学活性是aFGF的30~100倍。FGF对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具有促有丝分裂活性,对其它外胚层细胞及内胚层衍生物也有促进有丝分裂的活性。FGF在体外的生物学活性除引起细胞的增殖反应外,还包括调节细胞的能动性、细胞分化、轴突的延伸及成活等。由于其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974年,人类首先从牛垂体和脑组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肽类物质,因能促进3T3细胞分裂增殖而得名,命名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实验证实,bFGF是一种多功能、作用广泛的细胞因子,主要存在于富含血管的组织中,在体内分布极为广泛,从垂体、脑、下丘脑、视网膜、肾上腺、胸腺、黄体、肾、心、肝、胎盘和多种肿瘤组织中都能分离得到。现已证实所有的器官、组织(不包括血液)、肿瘤和体外培养的细胞中都能检测到bFGF。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的生物学活性可能是其分布广泛的重要原因。另外,在体外培养的许多细胞具有自分泌bFGF的功能,此时bFGF的表达可能是使细胞在培养条件下生存的适应性反应。aFGF仅在大脑、下丘脑和视网膜中发现。研究表明,FGF由内皮细胞合成后结合并储存在基底膜上,血管内皮细胞是FGF的合成细胞,同时也是其效应细胞。内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与FGF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