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证实糖耐量减低人群经过生活方式的干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能否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1986年,来自大庆33个诊所的576例糖耐量减低者被招募并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3个干预组(饮食、运动和饮食加运动组),经过6年的生活方式的干预,在1992年,受试者被告知经过6年的干预结果,并要求他们继续接受常规的医疗,进而在2009年我们对参与者进行了23年的纵向随访,主要结果包括心血管事件及糖尿病、死亡等.结果 542个参加者完成6年生活方式的干预,在17年后的随访中发现共有182名受试者发生了首次非致死性和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及中风).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发现经过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和吸烟后,干预6年后人群的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每增加1mmol/L,相应的首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增加8% (HR=1.08;95%CI 1.05-1.12) and 5%(HR=1.05;95%CI1.02-1.09).与此相反,我们研究的结果发现基线的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和首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地关联(空腹血糖:HR=1.19,95%CI 0.98-1.45;餐后血糖:HR=1.06,95% CI 0.90-1.25).此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根据干预6年后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值将参加者分为糖尿病及非糖尿病人群,经过调整如上相同因素后,结果显示6年后发展为糖尿病的人群相对于非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增加(:HR=1.45,95%CI1.07-1.95).结论 本研究发现在中国糖耐量减低人群中,经过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均能预测首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随着血糖水平越高,进而发展为糖尿病的人群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