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智力障碍又称智力落后,美国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协会将其定义为智力功能明显低下和适应行为明显缺陷为主要特征的障碍,一般发生于18岁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则指智商在55-70分之间(通常为韦氏智力测验得分),同时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轻度障碍的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因为受到智力的限制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能力较弱。随着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智力障碍儿童不再全部由特殊学教接收、教育,符合一定条件的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儿童一起进行常规教育,从而可以使其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但根据不同地区的研究表明,这些在普通学校就读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体育课参与度并不高,除了课程设置、教师态度、同伴关系这些外在因素外,影响其参与程度的原因还包括兴趣、动机、态度等内在因素。态度是指个人对人、事、物以及周围环境,凭其认知及好恶所表现的一种相当持久一致的行为倾向,态度会影响个体对社会对象的好感、思维或行为。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范式,依据投射的原理,通过间接测量的方式来测定个体对刺激物的态度。它假定人们看到愉快的刺激物时就会被激发出愉快的感受,从而倾向于对接下来呈现的无意义目标物给出更多积极的判断。因此可以从被试对目标激的判断是否积极从而推断他们对启动刺激的态度。如果被试对目标刺激作出更多"好"的判断,则说明他们对启动刺激的态度更积极。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则是在体育认知、运动情感特点和对体育的行动三个成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旱地冰球作为一项集体力、脑力、运动技能、团队合作和交际能力为一体的团队运动项目,可以通过对体育认知、运动情感和体育行动三个方面的改变从而影响运动态度。并且通过对普通儿童的研究发现,旱地冰球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动机,改变运动态度。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旱地冰球训练是否会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运动态度产生影响,并为学校促进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身体活动发展提供有效的运动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42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作为被试,根据年龄、性别和智商匹配分为实验组和对组照,其中实验组21人,对照组21人。两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基本相同,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6周的旱地冰球训练,每周2次,每次40分钟。干预前一周和干预后一周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态度进行测试。运动态度测量使用情感归因程序进行测量。实验流程为,首先在电脑屏幕上呈现运动图片或中性图片75毫秒作为启动刺激,之后呈现100毫秒白屏,然后呈现泰文作为目标刺激。目标刺激呈现100毫秒即被黑白花纹图片掩蔽,这时请被试按键判断刚看到的泰文是"好的"还是"坏的"。研究结果:1)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干预后实验组被试对运动图片的愉悦反应比例高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干预前、后对中性图片的愉悦反应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干预前测中实验组被试对运动图片的愉悦反应比例与中性图片的愉悦反应比例不具有显著性差异。2)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干预前、后对照组被试对运动图片和中性图片的愉悦反应比例都没有有显著性差异;干预前测中对运动图片的愉悦反应比例与中性图片的愉悦反应比例不具有显著性差异。3)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结果中被试对运动和中性图片的愉悦反应比例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后测结果中实验组被试对运动图片的愉悦反应比例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中性图片愉悦反应比例仍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通过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旱地冰球干预,发现实验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对运动图片的愉悦反应比例高于干预前,同时也高于对照组,说明干预后被实验组试对运动积极评价有所提升。因此旱地冰球训练可以作为增加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身体活动发展的有效运动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