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三种VEGF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其在WSS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来源 :第十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暨2016年中国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EGF信号通路在高等动物中发挥着诱导内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迁移及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但是我们对VEGF信号通路在甲壳动物中的功能了解甚少.本研究分离并鉴定了凡纳滨对虾的三种VEGF基因:LvVEGF1,LvVEGF2和LvVEGF3.对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均含有VEGF家族基因所共有的VEGF/PDGF结构域及CXCXC基序.组织表达分析显示,LvVEGF1主要分布于免疫器官Oka中,LvVEGF2主要分布于鳃及血细胞中,LvVEGF3主要分布在血细胞中.WSSV感染后,这三种VEGF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量都呈现明显上调,表明其在对虾应答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 (TRAF6) is a cytoplasm key signal adapter protein that mediates signals activated by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NFR) superfamily and the Interl
As the precursor of vitellin (Vn),vitellogenin (Vg) has initially been considered as a female-specific protein involved in vitellogenesis,while it was also present in males induced by hormones or orga
活性氧/活性氮(ROS/RNS)产物是虾类血细胞胞内重要的杀菌物质,研究不同类型血细胞的氧化途径,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各类血细胞的免疫功能。取斑节对虾血细胞,添加抑制剂进行处理后,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胞内ROS/RNS含量的变化。结果 显示,透明细胞的ROS/RNS含量极低,各类抑制剂对其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经apocynin(NADPH氧化酶)处理30min后,大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的ROS/
性别偏向性基因可以解释雌性和雄性之间绝大多数表型差异。为探究蟹类性别偏向性基因的表达,我们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中华绒螯蟹雌性和雄性幼体的全个体进行了转录组分析。在注释的23,349个unigenes中,有148个是性别相关基因。共检测到29个可能参与主要性别决定通路的基因,提示中华绒螯蟹的性别决定通路可能比之前推测的更为复杂。差异表达分析显示雌雄转录组之间有448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绝大多数差异表达的
在中华绒螯蟹扣蟹生产实践中,大多数养殖户认为扣蟹质量的好坏可以通过其肝胰腺及其甲壳的颜色来加以判断。蟹壳和肝胰腺是中华绒螯蟹储存类胡萝卜素的重要器官。其中,肝胰腺中的主要色素是β-胡萝卜素,蟹壳中主要是虾青素。早春,取长江水域、养殖户常规养殖和专用配合饲料培育的幼蟹(扣蟹)进行饲养至第一次集中蜕壳,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和色差仪,对其在第一次蜕壳前后蟹壳和肝胰腺中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酸水平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FABP9和FABP10表达量的影响.选中华绒螯蟹成蟹,平均体重(100±7.0)g,取肝胰腺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50μM、100μM和250μM三种浓度的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DHA和EPA六种脂肪酸,每个处理5个重复.分别在离体培养24小时后,运用Real-TimePCR技术,以β-actin
以脊尾白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其受精卵离体孵化、显微注射等基本实验操作平台;实现了体外转录绿色荧光蛋白EGFP mRNA在脊尾白虾胚胎中的表达;以脊尾白虾几丁质酶4基因(EcChi4)为靶标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EcChi4第四个外显子的一段靶序列进行了敲除,结果大约50%的存活仔虾在对应靶向位点发生了indels突变;在产生的突变体中筛选出EcChi4对应靶向位点缺失5个碱基(靶标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重金属Cu2+对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sinensis)的毒性效应及对其免疫相关酶及转氨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将中华小长臂虾(0.49±0.03g)暴露与不同浓度的Cu2+中,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745 mg/L,0.971 mg/L,0.552 mg/L,0.276 mg/L.在安全浓度范围内,设置0mg/L,0.003mg
对虾作为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种类,在我国乃至世界水产养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对对虾免疫系统的研究是病害防治的基础,也为对虾抗病分子育种提供重要信息。项目组近年来对对虾的免疫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系统勾勒出对虾的先天免疫体系框架,并对其中的一些免疫效应分子的抗菌和抗病毒功能进行了深入
本研究针对低盐或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品质劣化的关键科学问题,以肉质风味关键物质--肌苷酸(IMP)的形成和代谢机制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克隆得到IMP代谢通路的9个关键酶基因,首次克隆得到腺苷一磷酸脱氨酶2(AMPD2)、腺苷酸激酶(ADK)、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结构蛋白(Nt5dc3)等5个关键酶基因的cDNA全序列并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