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古发掘现场微生物病害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考古工作者与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难题,对于出土现场病害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与准确分析成为出土文物防护和病害菌治理的关键.本研究结合光学显微镜检测手段和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西安市高陵县院张村明代墓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木质棺椁表面大量生长的白色病害微生物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光学显微镜观察污染样品发现,白色微生物主要为真菌生长形成,菌丝大多为包含锁状联合的次生菌丝体结构,没有发现担子果和子实体.通过对病害微生物样品进行基因组总DNA提取,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目标片段,构建克隆文库,序列测定及Blast比对发现,克隆文库中所有序列均与NCBI数据库中已知真菌界,担子菌门,离褶伞科,离褶伞属的荷叶离褶伞有99%的最大相似度,院张明墓考古发掘现场出现的白色病害菌即为荷叶离褶伞.结合出土现场微环境监测,确定适宜的温度(16.0-28.0℃)和相对湿度(60%-100%)是促进文物病害菌荷叶离褶伞的孢子萌发与菌丝体生长的环境因素,木质棺椁以及土壤中的有机质成为其大肆扩散的主要营养源.为避免温度、光照等因素激发次生菌丝体继续发育形成子实体,建议对暴露在棺椁外的病害菌杀灭和清除后进行适当的环境控制.本研究中对于病害菌的鉴定和影响因子分析,可为考古发掘现场病害菌的防治和出土木质类文物的合理保存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