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Si、Mn质量分数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分析

来源 :第六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3炉Si、Mn质量分数不同但其他成分相近的试验钢,在同等热轧、冷轧、连退工艺下生产的成品进行组织、性能检测对比分析,并且引入合金元素Mneq变化对临界冷却速率即奥氏体淬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n质量分数是影响冷试验钢组织性能的主要因素,Mn质量分数为1.21%时,出现双相组织,马氏体比率为8% ~10%,屈强比为0.63;Mn质量分数为1.79%时,马氏体比率为17%~20%,屈强比为0.58;随Mn质量分数提高,冷轧双相钢马氏体比率逐渐上升,抗拉强度急剧增加,屈强比降低,DP钢组织性能特征愈明显.
其他文献
针对310乙字钢因950轧机出钢扭转造成的轧疤缺陷问题,改进孔型形状与配置角度,消除了因950轧机出钢扭转造成的轧疤缺陷,轧疤缺陷废品率下降了0.78%.
BN1H作为含氮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凭借其低的合金成本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但在热轧过程中边裂发生率很高,边裂缺陷的存在不仅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质量问题而且给后序的生产带来不便。通过对缺陷的金相分析确定缺陷产生的热轧工序,然后结合其他钢种的边裂的控制经验对此钢种的热轧工序进行优化,最终使BN1H不锈钢边裂率控制在适当范围内。
针对12L14易切削钢在加工自紧式钻夹头过程中发生开裂的情况,进行了探伤试验并从化学成分、金相检测、夹杂物检测及电镜、能谱检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夹头及圆钢中存在表面细裂纹、翘皮、贯穿性裂纹及外来夹杂物等缺陷。经分析:以Al2O3为主的超长夹杂物及硫化物分布不理想是造成夹头开裂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本钢氧化烧损现状的分析,针对氧化烧损产生的机制,根据现有设备状况进行工艺及操作优化,有效控制本钢热轧厂1700生产线加热炉的氧化烧损量,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工艺润滑系统可降低轧制负荷,减少辊耗,改善轧辊表面质量,是提高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为热轧生产线普遍配备的工艺装备。详细介绍了鞍钢2150生产线精轧机组工艺润滑系统的组成和调试情况,并针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系统进行了改进,使该系统稳定运行。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本钢薄板坯连铸连轧以薄规格产品为主,在轧制薄规格产品时F2机架振荡严重,不仅对机上设备及液压管路造成伤害,而且工作辊表面氧化膜沿轴向剥落严重,成品板面上形成振痕缺陷。通过对机架振荡分析找出振荡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不仅减轻了轧制薄规格时机架振荡,而且避免了产品缺陷,保护了设备完好。
介绍了鞍钢热轧板带精轧工作辊工作状况,对影响轧辊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如在轧制过程中确保充足的冷却水量、投入热轧油、选择适宜的轧辊存放温度等。实施后减少了轧辊磨损量和轧辊剥落,降低断裂出现几率,提高了工作辊使用寿命。
热轧板带产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支承辊使用和管理要求日新月异。在这种情况下对轧辊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研究,如何延长轧辊使用寿命,最终避免轧辊在机出现事故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尤为重要。
通过对武钢CSP剖析以及隔热层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分析,对炉辊破损形式和破损机理进行了研究,从炉辊隔热层结构和材料两方面指出了导致炉辊破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在武钢CSP加热炉进行了应用,有效缓解了炉辊破损状况,炉辊平均使用寿命由5个月延长至12个月,不仅降低了炉辊消耗和水冷热损失,还减缓了耐热辊环烧损和结瘤状况,有效减少了辊环划伤引起的表面缺陷。
以宝钢不锈钢事业部CPL酸洗生产线为背景,介绍了酸浓度的检测原理、计算和控制方法,分析了此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并提出了在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践证明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酸浓度的控制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