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四点浮见

来源 :中国叶圣陶文化研究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u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笔者针对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文字与经典作品、改良中装与城市景观、新饮食文化与中国菜、中医药与科学神四类问题提出了探讨,指出针对传统文化应秉承去污存精的态度。
其他文献
熊十力是早期现代新儒家的重镇,他构建了一个形式和内容相互统一的完整哲学体系,其中包含着对儒、释、道等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整合。熊十力对《周易》思想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翕辟成变”“刹那生灭”“乾德纯粹”等观点中,涉及宇宙论、方法论、人性论诸多领域。
本文将《法藏碎金录》中所有触及《周易》的内容与思维,根据其内容特征,作一初步的分析、整理、归纳,以展现晃迥(951-1034)吸纳消化佛、道两家思想后,以《周易》作为中介或桥梁的可能性、方式与特征。
清人黄以周在其辑录的《子思子》中指出:《淮南子·缪称》一篇“多取子思书”。杨树达也提出:“此篇(《缪称》)多引经证义,皆儒家之说也。今校知与《子思子》佚文同者凡七八节之多,疑皆采自彼也。惜《子思子》不存,不得尽校耳。”《缪称》一篇既与《子思子》的关系密切,而此篇在《淮南子》全书引《易》中又占多数,因此可以由此探讨《子思子》与《易》的关系。本文拟以《缪称》引《易》的六处论述文字,与《子思子》佚文进行
扬雄的《太玄》,在结构上是模仿《周易》,在思想上则仿效老子的“道”。他为了表示有所创作,将《周易》的两个基本符号“—”阳与“--”阴,以“玄”的三个基本符号“—”“--”“---”代替,以“方、州、部、家”之名组成的八十一首,代替了《周易》的六十四重卦;并将老子的“道”称为“玄”,而《太玄》的三,即是来自老子所谓的“三生万物”,三也代表了“天、地、人”。这些都表现了扬雄思想中受道家及《周易》影响之
金士升历经明朝政治腐败、家国破败之痛,是以其《易内传》多引据史事解说《易》理,以寄亡国之恨,尤其对《易经》论“时”有所阐述。金士升以为“全《易》之理,总一时之用而已”,其“时”包含有四时节令、时势、与时动静及因时利物等许多不同的意义,颇值得加以深思。本文内容分为四部分:一为金士升生平概况;二为金士升的学术与治术契合共源;三为金士升对于《易经》论“时”之阐述;四为结语,有“时”与“和”的关系、识“时
本文探讨了在江陵张家山清理的汉墓中的竹简上记载的法律史料。透过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及《奏诚书》此批法律史料,自可透视出当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具体情状,且制定律法当时之法理思维,亦可借由此批法律史料观察得知。介绍了张家山汉律反映出的皇权至上的落实,家庭伦常的规范和吏治清廉的追求三个方面的古代法文化。
中国的古圣先贤,十分重视和谐问题,早在帝尧时代,就提出了“协和万邦”的政治理想,后来的历代政治家和哲学家,又都对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思想。作为文化资源,这些思想对于今天从理论上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提出,阴阳矛盾是和谐得以建立的前提,和谐是对合理性的一种追求,和谐的实现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其本质是“生生”,所以古人讲和谐,特别重视宇宙的大和
文字因应用需要而产生,因共识认同而流传。中国字是通过“约定俗成”而来的,它的构形由形、音、义三者组合而成。形同可以共用,音近可以假借,义则可以转注、引申,创造时就已具有时代性的意义。具体来说,强调的是应用的功能。
本文拟就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影响进行探讨。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海峡两岸的企业经营、经济职能的发挥等都有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事实上,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都有其适应和不适应的地方,关键在于扬长避短。
台湾地区的本土文化绝大部分源于闽南文化,两岸闽南文化是血脉相连、息息相关的。本文分别从方言、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形态三方面对台湾地区的本土文化与闽南文化彼此交融的关系进行了探讨。